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文化的本质力量
 https://www.neamco.com 2013-01-03 20:17:10 来源:文摘报

    在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中,文化与力量曾代表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前者为儒家的王道思想,后者为法家的霸道思想。儒家历来重视文治教化,强调以文化人。以文化人的核心是“以德服人”,它是与“以力服人”相对立的。

    晚清以来,中国人迫于不断挨洋人打的困境,终于醒悟到韩非子“当今争于力”的道理,懂得文化也是富国强兵的“力量”。在挥之不去的百年悲情中,国人对文化寄予太多期望,文化工具论也就很有市场,文化也一度沦为宣传工具。

    然而,在一般的对外文化传播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悖论。如果高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高谈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的理论,传播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人们对我们的文化传播会很警惕,担心我们利用文化做变相宣传。如果一国的文化包含普遍价值,就可以增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例如美国就受益于其普世文化。这里不排除美国人自我标榜普世文化,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的事实,但是美国人高明之处也在于主动掌握文化制高点,以传播“真理”为己任,而这恰恰是一种成熟文化应有的终极关怀。

    实际上,文化的本质力量就在于这种终极关怀,在于对高远之道的追求,在于人性之光的照耀。儒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性命关怀。有了这样终极的关怀,我们的文化才有天下意识,恪守“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信念,才能几千年来不断召唤我们,感化我们,让我们正心诚意、修齐治平。

    没有对文化本质力量的深刻认识,就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就会矮化中国文化对人类普遍价值的诠释。没有对文化本质力量的深刻认识,就没有高远的文化关怀,就没有大国的文化气象,我们的文化就会甘于平庸,就没有伟大的创造,我们的文化建设就会止于“术”而失于“道”。

    因此,文化建设重“术”不重“道”,终非长久之计。

    (《学习时报》2012.12.31 李文堂)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