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选材“巴黎公社”
1958年起,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天鹅湖》等一批欧洲的古典芭蕾舞剧,相继由新中国的芭蕾舞演员搬上了舞台。
1963年底,北京舞蹈学校在天桥剧场首演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周恩来总理前来观看。在接见演员时,周总理提出新的要求:“你们已经演了好多欧洲的古典剧目,都是排别人的节目。能不能自己搞些创作呢?”
周总理提出一个新的课题:芭蕾自主创新。但考虑到芭蕾这种形式毕竟属于西方文化,一下子表现中国人的题材有些困难。周总理设想应该有一个过渡,是否可以先搞外国的,比如“十月革命”或者“巴黎公社”这样的题材。
于是,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召集相关专家开会,讨论到底搞什么题材?
大家只看过故事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觉得芭蕾搞“十月革命”题材很难。“巴黎公社”的形象资料也很少。有的创作人员提出:“要不,还是搞一个中国的吧。”当时,电影《红色娘子军》刚在国际上得奖。北京舞蹈学校编剧李承祥提出改编这部电影,这个提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成。
“天鹅”变成“女战士”
1964年2月,舞剧创作组一行,从北京到海南岛体验生活,了解红色娘子军的生成和战斗环境,他们见到了不少娘子军的老战士。
解放前的海南岛相当封建,几乎还是半奴隶制的社会。地主富不富裕,就看你养多少丫头女奴。丫头在地主家里,不是累死就是被迫害死,所以她们只要有可能就跑。当年“娘子军”招女兵出布告,当天就有400多女孩儿报名,连队指导员也是女的。后来因为电影的情节需要,编了一个男的指导员洪常青。
编导李承祥和同事们排练完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后,先让领导初审。因为是军队题材,就请了北京军区首长来观看。北京军区首长看了后,不客气地说:“她们有点儿像娘子,不太像军人。”《红色娘子军》剧组被浇了一罐子冷水。其实可以想象,这些演员都是《天鹅湖》里的“天鹅”出身,演惯了仙女,让她们一下子在台上拿起枪,气质上与女战士差异实在太大。
这时,文化部和舞蹈学校领导就说:“让她们下连当兵。”军区首长说:“山西大同有部队,你们到那儿去深入生活吧。”于是,娇贵的“天鹅”变成了女战士,和战士们一起进行军事训练。
演员们当了一回兵,收获果然不小。回程一到北京火车站,她们马上就集合排队,向右看齐,非常整齐,气质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红色娘子军》红了
终于可以请周总理来看舞剧《红色娘子军》了,剧组非常紧张:要是还说,像娘子不像军人,那就甭演啊?
周总理看完戏一上台,第一句话就说:“啊呀,我保守了。当时就怕我们芭蕾舞一开始搞中国题材搞不好,所以我就想让你们先搞一个外国革命题材。没想到你们一下子就搞中国题材,我觉得搞得太好了!”
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毛主席对《红色娘子军》讲了三句话:“第一,方向是对的。第二,革命是成功的。第三,艺术上也是好的。”
第二天,全国报纸一发消息,舞剧《红色娘子军》就红了。
红色经典浴火重生
《红色娘子军》红起来了,可是给剧组的演员却带来了不同的命运。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红卫兵贴出大字报,批判封资修,取消芭蕾舞。可是不久,上面一说《红色娘子军》是样板戏,谁也不敢再喊取消了。
那时,江青就怕这个所谓的样板团不听她的,要清理阶级队伍。结果芭蕾舞团有15%的人都被打成反革命,45%人受到了冲击。
主角琼花的扮演者白淑湘也被打成反革命,发配到北京小汤山劳动改造。演南霸天的李承祥,被以“走资派”名义关进牛棚一个多月。1972年,中国的外交关系出现转机。周总理请来访的外国首脑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团里的主要演员,周总理都熟悉,怎么不见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的第一只白天鹅?周总理问起:“白淑湘哪儿去了?”
1974年,芭蕾舞团通知在“牛棚”里的白淑湘,“你可以回来练功了。”将近10年不准练功的白淑湘,已经发胖了。她回到练功房,一个劲地练功,减肥。两个月后,她在民族宫恢复了《红色娘子军》的演出。
(《解放日报》2012.12.18 冯乔 冯远)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