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传说为了平息叛乱,他曾向夷人居住的悬崖峭壁射箭威慑,而当年使用的竹箭仍有一些留在了四川省盐边县的峭壁上,当地人把这些竹箭叫做“孔明箭”。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在盐边的不少村落里,村民们更习惯把有“孔明箭”的地方叫“打箭岩”,如今,岩壁上的孔明箭纹理仍然清晰可见,千年不腐。“打箭岩”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石孔,很容易便能看到,一些竹片仍然残留在里面,这些竹片是当地的黄竹,据介绍,盐边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处,居住在这一带的人基本上都是傈僳族人,当地有一种丧葬习俗,就是人死后进行火化,烧不完全的骨头会用箭挂在崖壁上。
在近百米高的石崖之上,为了保证竹箭能不被风吹落,竹片底部有明显的黏合物,当地人说,在盐边地区,从明代开始便有用糯米做黏合剂的记载,竹片底部的黏合物被送到相关部门检测后,证实的确是用糯米做的。
早在1980年,为了配合二滩水电站的建设规划,由四川省博物馆等组成的文物调查考察组在盐边的永兴、鱼门一带发现了5处石棺葬,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墓葬当中除了几只土陶罐外,棺内尸骨无存。据考证,尸骨的去向可能是因为盐边一带多为酸性土壤,不利于骨架的保存所致。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断,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把尸骨挂在崖壁上的原因。
(《中国电视报》201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