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19日,腊八节又到了。“腊”在《说文》中为“冬至后三戌日”,那一天的主轴大戏是“祭祀百神、祈求平安”。在佛教未入国门前,“腊”与狩猎有关。《正义》里告诉后人“腊”与“猎”之间的联系,书中谓“十二月猎日也。秦文王始效中国,为之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
在汉代,“腊八”这天的活动颇多,但没有“喝腊八粥”的记载。据说当时受佛教影响,佛教以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佛祖生日,举办“腊会”,也就是喝粥的集会。但史书并未确切地记载这天家家户户喝粥。
“腊八粥”这个词在唐朝以前是不存在的。第一个记录“腊八粥”的是宋代人孟元老,他在《东京梦华录》谓:“十二月初八日,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由此可见,宋朝喝腊八粥只在当时的首都流行。
至于腊八的诸多习俗中,为什么只有“喝腊八粥”传承下来并被发扬光大?估计是几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科学精神的兴起 人们通过比较,觉得喝掺入药材及其他的食材等煮的“腊八粥”,比祭祀、求神拜佛等对自身健康更靠谱一些。
商业炒作 作为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大宋王朝,市场经济已呈燎原之势。商家为赚钱,自然要做大做强每一个节日,而炒作“腊八粥”的各种食材和中药材,比单纯卖祭祀用品划算。
粥的和谐性强 粥对人而言也非常有亲和力,不仅因它成本低,不论贫富,都能熬得起一锅粥,群众基础好,而且粥入口即迅速与人的身体契合为一体,与口与心与胃很快就相容相亲。尤其在冬季,一碗腊八粥下肚,一股暖流便从内心刷刷地升腾起来,其热量还能让一个人从内心升腾起一种安宁。这也许就是腊八成为“粥的盛宴”的原因。
(《北京青年报》1.15 赵柒斤)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