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晚9点,我又一次来到了洛桑大教堂。教堂旁边是一个位置极佳的观景台,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洛桑和莱蒙湖。不过,比这些美景更让我神往的是洛桑大教堂的守夜传统,这可是世界上唯一还保留着守夜报时的教堂。
约好的时间是晚上9点45分,时间差不多到了。夜色中匆匆走来一个瘦长的身影,他就是守夜人Buser。我赶快迎上前去。Buser看到我,随即掏出了钥匙,打开门。就这样沉默着,我们拾级而上。
大教堂的钟楼顶部有两个平台,守夜人的小屋位于低层的平台。那真的是个很小很狭长的屋子。打开厚重的木门,只见木头地板、木头墙壁、木头桌子,屋子的尽头还有一张小小的木床。守夜人居住的,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小木屋。
守夜人进门以后就开始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先是在签到表上签名,然后点燃一盏古朴的铁皮烛灯。守夜人并不是整晚都要在钟楼内度过,而是从每晚10点到第二天的凌晨2点,每个整点都要在钟楼上呼叫报时。
教堂的守夜传统,来自于中世纪。那时在欧洲很多城市的教堂都设有守夜人,除了整点报时之外,更主要的职责其实是监督安全。一旦有火警或者军情发生,就要敲钟来通知全城居民加以防范。
晚上10点马上就要到了,只见Buser戴上了一顶黑色的圆边礼帽,披上一件宽大的黑色斗篷,提着烛灯走出了木屋,双手握成喇叭状,高声呼叫报时。这时从教堂下方的街道和广场,传来了回应的掌声。
Buser沿着平台走了一圈,面朝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报时一次,用的是法语。起初我以为那抑扬顿挫的声调是在歌唱,其实是在呼叫:“我是守夜人,现在10点了。”
守夜人必须有一副好嗓子,但更重要的是,要喜欢寂寞。守夜人木屋内的书桌上方,贴着两个人的照片:甘地和贝多芬。他们都曾寂寞和孤独过,然而都拥有强大的内心和精神力量,那种孤独很高贵。
Buser今年57岁,在洛桑市政府工作,守夜人其实是一份兼职,能坚持10年,主要还是缘于喜欢。很多洛桑市民都知道他的身份,在大街上见面都会问好。能沿袭和保持这样的传统,他非常自豪。洛桑大教堂的守夜已经延续了600年,从未间断过。
(《解放日报》1.11 范毅波)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