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几年,我很留意身边一些成功人士的“教子经”。
我的客户约翰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家中有4个孩子,年龄分别是18岁、16岁、7岁和2岁。小孩子基本上是捡哥哥姐姐的衣服穿,孩子们在学校用的教材都是二手的,大孩子开的车也是二手的。已经上学的孩子平均每天的零花钱不到1美元,这还要通过做家务才能赚到。即使如此,他们仍旧养成了每年为慈善机构和教会福利院捐款的习惯,而奉献的数额几乎是他们零花钱的1/3。
一天,约翰用40美元给女儿玛丽买了一条裙子,玛丽嫌贵,就对他说:“爸爸,我知道你爱我,但是不用这么奢侈。”我听了觉得很诧异。在中国,常有朋友抱怨说孩子不穿千元以下的衣服。
我请教约翰是如何把女儿教育得如此节俭。他反问我:“还需要特别教吗?”他说他的祖辈父辈都很有钱,但是一直坚持培养孩子们过简朴生活。父亲曾把他送到英国最好的中学伊顿公学读书,不但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这种纯正的贵族精神是非常低调的,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自己熨裤子、缝纽扣,不抽烟、不喝酒,不随便到影院去看电影,和他爸爸一样,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
约翰说,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一定要教导孩子们如何做金钱的管家,而非奴仆。
在和约翰这样的美国人接触中,我发现美国大多数的中产阶级都有一套比较成体系的教育理念。可贵之处在于每一辈人都能切实将其执行下去,不会为孩子教育的严宽松紧而爆发“家庭战争”。相比较而言,中国现在不少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要什么,家长给什么,造成孩子唯我独尊,自私专横,更别提对家人和社会献爱心了。
美国朋友对孩子的“穷”养,看似物质上的“穷”,实为精神上的“富”,是对一种慷慨的做人气质的培养。回应孩子所需,顺其合理要求,以简朴的生活方式磨练孩子的意志,使他们学会珍惜,懂得进取,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而这,也正是中国家长需要学习的。
(《人民日报》1.20 耶雅亿)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