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年画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民间年画从早期对自然和神祗的崇拜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和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其中,门神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题材。门神分文武两种,文门神多为“天官赐福”,武门神多为秦叔宝与尉迟敬德两位盛唐名将。贴门神也有讲究,一般在大门口贴的是武门神,进入院子后,在外屋的门上贴的就是文门神。进门后,在屋子里面的门上,一般都会贴上一对门童,对开的年画,如刘海戏蟾等等。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至宋,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但春联其时仍称为“桃符”。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规矩。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为上首,左手方为下首。贴春联时上联贴上首,下联贴下首。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贴春联的时间从腊月二十四,扫完房,直到大年三十夜里十二点之前这段时间都可以。过了正月十五揭掉,最晚不能超过二月二揭。
福字不能“倒”着贴
过年时,很多人在大门上贴“福”字都喜欢倒着贴,因“倒”和“到”同音,倒贴福就是福到了,这其实是个误解!“福”字左边礻字旁表“示”意,右边“一、口、田”,《说文》中“一”是“房梁”,“口”是“人口”,“田”是有田有买卖,如果将“福”字倒过来贴在大门上,则使房梁倒置,意味着把福气倒在门外!因此,贴在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着贴,才寓意着福气临门!
然而,有些地方的“福”字是可以倒着贴的。垃圾桶和水桶上的“福”字可倒着贴,由于人从这两处把东西倒出来,为了避讳将家中福气倒掉,便可巧用“倒”谐音“到”,倒贴福字,用“福至”来抵消“福去”。另外柜子里的“福”字也可倒贴。因为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一直来到。
闭门炮和开门炮
人们习惯在大年三十关门吃年夜饭之前放炮,这俗称“闭门炮”,这一挂一定是红色小炮,满地彩虹,然后关上大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饮酒谈笑。到了晚上十二点,再放第二挂炮,这时要放金色的(牛皮纸)炮仗,意为满地金银,第一挂爆竹辞旧,第二挂迎新。
新年首次开门,往往又要放一挂爆竹,叫做“开门炮”,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六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百枚小鞭炮叫做“百子爆”,让炸碎的鞭炮纸屑覆盖自家门前,又见“满地金银”。
包饺子
北方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就是守岁的时候包,子时吃。
人们习惯将春节的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吃到枣和栗子,意味着早立子。放多少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放五个:代表福禄寿喜财全来,“五”也意味着把财捂住之义。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会将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当时也叫厌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压岁钱其实分两种,长辈给孩子的是“压岁钱”,是为压住邪恶。另一种是晚辈送予长辈的,这是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为压住年岁。压岁钱在数目上也有讲究,要以元为单位,元是圆圆满满,不能给零头。
(新浪博客1.29 董易林)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