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受到追捧,早已不是新闻。如果把《开明国语课本》直接作为小学教材,这一课本的“魅力”将顿时失色。
拿《开明国语课本》的一篇文章《陪客》来说,文章很简洁,文字很干净——“儿邀客入,请客上坐,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告诉小学生待客的基本礼仪。可是,放在现在的学校里,教学的重点,绝对不是交给学生基本的礼仪,而是要求学生掌握“生字”;教学的形式,不会是老师引导学生扮演“小儿”、“客人”、“父母”,来一番“陪客”的情景表演,而是老师读一遍,学生跟着念,最后要求学生背下来。
可以说,不论什么样的教材,在当下的学校课堂上,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知识点和一个个考点,最终,再美的文章,也会在学生那里变得面目可憎;再生活化的教育内容,都会脱离生活,被知识化和技能化。这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教学服务于考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则学什么。
教材当然要改革,目前的教材编写,尤其是语文教材,存在很多假大空的问题,但是,比教材改革更重要的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离开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教材改革只会无疾而终。哪怕教材回归了真善美,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灌输模式,强调观念的对错,要求学生有标准化思维,在考试中,不给学生自由思想的空间,那么,教育出来的学生同样没有个性,也会处处假大空——没有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按照标准答案说套话、空话。
(《北京青年报》1.28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