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出发,的确需要成立一个能够超脱具体部门利益羁绊的机构来设计和主导改革进程,从全局和更高的层次去规划和部署改革。
然而,理论上的可行性落实到现实层面则须注意一系列条件和要求,否则可能南辕北辙。就改革的“顶层设计”言,要顺利推进,是有前提条件的,它包括对于改革要达成的目标及其路径有基本共识;改革的动力比较充足;改革设计者有着较强的改革意愿和能力等;以及由谁来设计,如何设计,设计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
其一,无论恢复国家体改委还是设立一个新机构,从理念看,一定程度上讲,本质是对过去“全能政府”的一个迷恋,和对市场自治机制和民众探索创新精神的不信任。
其二,假如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最后亦可能重蹈国家发改委的覆辙。归根到底,在对权力缺乏制约的情况下,只要有部门存在,就会衍生出部门利益,指望靠改革设计者的自我约束,是不可能的。
其三,这个机构务虚还是务实?
其四,谁应该进这个机构?毕竟,改革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由谁来“设计”改革,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改革对谁有利。
所以,若要成立一个实施“顶层设计”的改革机构,这个机构本身就要认真“设计”。它不能只“务虚”,必须有实权,但实权也就带来改革设计者被收买以及衍生部门利益的可能。从而,其如何“设计”改革,程序怎么走,是关门还是开门,它本身有一个怎样的约束机制,以防止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干扰和利益输送,显得非常重要。另外,在作“顶层设计”时,还须警惕和防止计划经济思维的复活。这个机构及其专家本身不能垄断改革的权力和设计,要大胆鼓励地方的探索和创造。
如果暂时做不到这点,倒不如像一些学者建议的,先建立一个重大政策的民意调查机制,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因为现在的改革,尤其是重大改革,要绕开民意断不可行。而目前对民意的调研很窄,且易被操作。
(《中国经营报》2.25 邓聿文)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