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起源,史书记载肇自五代时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据《蜀梼杌》记载,蜀未归宋前一年除夕,孟昶忽发奇想,命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题写两句吉祥话,写来写去,总是不对孟昶的心思,于是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清代学者褚人获《坚瓠集》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带着孙子朱允炆和儿子朱棣“禁中观猎”,忽见一马疾驰而过,朱元璋便吟一句“风吹马尾千条线”为上联,让孙儿各对下联,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褚人获评曰,语虽俱工而气象迥异。后来二人先后为帝,“一片毡”的朱允炆稀里糊涂不知所终,而朱棣果然成了“日照龙鳞”的一代雄主。
古代的官吏凭科考晋身,个个饱读诗书,不乏撰联的高手,比如林则徐的书房联,“师友肯临容膝地,子孙莫负等身书”,张之洞的书房联,“未忘麈尾清谈兴,常读蝇头细字书”,均十分雅致。又如左宗棠挽林则徐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沉”,被后人誉为“突兀槎芽,声满天地”。
抗战中期,马寅初因反蒋被捕,1941年重庆的进步人士为尚在狱中的马老祝寿,周恩来和董必武代表八路军办事处送了一副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上联贴合马老的身份,又暗喻国民党政府迫害人才,下联称颂马老无意高官厚禄,又祝福马老长寿。
(《今晚报》2.21薛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