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李克强的“城镇化”思路
 https://www.neamco.com 2013-04-02 17:13:29 来源:文摘报

    3月5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再一次提到了要“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

    有关“城镇化”的思考一直是李克强的关注点之一。

    “人的城镇化”

    2013年新年过后不久,李克强到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时,首次明确表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李克强说,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此后,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为媒体报道热点。

    事实上,这不是李克强第一次强调城镇化的目的在于“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2012年11月,他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明确指出:“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要保证粮食安全。”

    硕士论文中的“城市化”

    李克强的硕士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被老师厉以宁编入《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

    记者翻阅这篇论文发现,李克强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末的工业化发展历程,认为,这20多年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是牺牲农业实现的,或者说采用了农业向工业增长支付费用的方式。这使得农民的负担过重;农村不仅被排斥在工业化进程之外,而且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扩大。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如果说这种工业化的方式在工业增长方面是成功的话,那么在带动农村经济的变革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改造方面却是失败的。

    在这篇论文中,李克强已经多次提到“城市化”的概念。他分析“城市化”的意义时认为,实现结构转换的最根本问题之一,在于占我国人口80%的农村居民的现代化。如果没有人口不断地较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农村工业部门效率低下、技术落后、信息闭塞的特征就不可能根本改变。这就需要根据农村工业部门趋向于集中分布的产业特点,因势利导,使农村人口顺乎自然地向小城镇集中,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交通运输等设施的建设,逐步发展为中小城市。

    (《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第12期 周范才)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