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澄清对社会福利的几个认识误区
 https://www.neamco.com 2013-04-16 15:03:09 来源:光明网-《文摘报》

一些人将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视为国民依赖思想的有利生成条件与滋生懒惰的温床,福利事业发展滞后不仅未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不足,反而成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正是对福利与福利国家的污名化,使社会福利事业成了整个制度体系中的短板。

福利恐惧症

一些人将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视为国民依赖思想的有利生成条件与滋生懒惰的温床,福利事业发展滞后不仅未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不足,反而成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正是对福利与福利国家的污名化,使社会福利事业成了整个制度体系中的短板。

事实上,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作为实现国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在先进国家扮演的是普遍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化解社会矛盾、维系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正能量角色,它不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社会福利社会责任论

在一些人看来,社会福利是社会事务,应当由社会来解决,而政府的责任只在依法运用强制性手段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同时利用财政资源面向困难群体与不幸者提供社会救助。这种思维直接影响到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制度建设与公共投入。

事实上,从先进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恰恰是不同社会群体的福利权的确立才使人权实现具有了普遍意义。而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条件就是政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就是主导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包括推动立法,确保公共投入,调动社会力量与公众的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发达的社会福利网络,满足有需要者的需要。

国外模式优势论

有人认为只有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才是完美的制度安排,从而偏重于社会福利事业去家庭化、机构化。这种观念过分关注机构化,而忽略了家庭与社区及其他传统的福利供给途径。事实上,西方的机构养老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即使如此,欧美国家的老年人也并非喜欢入住养老机构,近几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出现社会福利去机构化的倾向,表明社会福利模式不仅要植根国情,而且要与时俱进地发展。

推进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必须尽快强化政府主导社会福利事务的责任,尽可能地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全面回应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诉求,朝着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稳步迈进。

(《北京日报》4.8 郑功成)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