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必须要首先建基于学术研究的客观中立性之上。如果在学术研究之前就在价值层面已然预设立场,那么这样的学术批评就难免陷入“意见”之争的窠臼,难以进入学术命题内在的“知识”和“真理”层面。同时,学术批评绝不是为批评而批评,而是为推动学术命题不断接近真理而展开批评。
在健康的学术中,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之间绝非敌人,因为在一个信息呈爆炸化和碎片化的时代中,谁也不会是真理的绝对代言人和垄断者。
在健康的学术批评中,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双方所面向的仅仅是学术命题本身,批评者绝对不能越界涉及到对被批评者本人的学术诬陷与政治攻讦,并切忌对被批评者文本整体背景下的言说任意解读和率性发挥,更不能率意污蔑而强注批评者本人的主观情绪化意见并进而对被批评者展开人身攻击和学术鄙视。要知道,批评者本人并不一定真的占据了真理,对被批评者学术观点一厢情愿式的全盘拒斥并进而定性被批评者缺乏学术常识和基本知识的说法更显批评者本人的浅薄。
健康而诚恳的学术批评只会让批评者和被批评者之间在理论的深层对话中“心心相映”,就好比主体之外重新发现了寓于他者的“自我”,批评者和被批评者都乐于承认和修正自身理论的局限性,进而推进学术命题研究的实质进步。而恶意攻讦的学术批评只会演变为“门户之斗”和“信仰歧见”,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学术交融和沟通,公共学术只会呈现出一种虚假的文本繁荣,真正的学术批评只会沦为口角之争。
(《社会科学报》4.4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