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尼克松访华带动中国电视发展
 https://www.neamco.com 2013-04-27 17:58:47 来源:文摘报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电视技术处于世界最发达行列。到1965年,93%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

    伴随美国电视技术的进步,电视新闻报道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影响。尼克松在电视报道中饱经失败与成功的波折,深谙电视报道对其政治生命的作用。在其出访中国的随行记者团中,电视媒体记者是最庞大的群体。因为他每天要举行新闻吹风会,通过卫星传递电视节目,并随时进行电视的现场转播。可在当时,这对中国是极为新鲜的事儿。  

    当时中国黑白电视的发展水平、电视的普及率十分落后,电视节目的类型也极为有限。因此,凭中国的电视水平,无法担负尼克松访华活动的电视报道。

    1971年8月16日,基辛格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向中方提出了尼克松在华期间的通讯问题和媒体报道安排。9月13日,基辛格与黄镇大使会晤。基辛格提出,技术问题需要提前着手。

    电视转播是美国总统第一次中国之行的必备项目。美方提出要使用通讯卫星进行最快速的报道,但当时中国还没有这种设备。于是,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反复磋商。对于卫星地面站的问题,周恩来设想了两个解决方式,一是由中国建造通讯卫星站工作室,然后向美国租用他们安置的设备;二是由中国政府出资买下供美方使用的通讯卫星,然后租给美方使用。最后,双方同意了第二种方式。中方在北京、上海,突击建造了几幢小平房,安置美方提供的卫星地面站及附属设备。

    周恩来后来召集会议说,在主权问题上,我们一点不能让。美方原来说他们自己带通讯设备,不要我们付费。我们说,这不行,我们是主权国家,我们买过来,租给你们用,你们付费。这样一方面维护了我们的主权,另外我们跟他们使用时总能学到一点技术。

    尼克松访华的先行官罗恩·沃尔克对当时的情形回忆说,他们帮助中方工作人员了解电视报道的复杂过程。他说:“我们从头到尾指导他们,他们如饥似渴地跟我们学,他们愿意按照我们的建议去做。我相信这是周恩来的安排。”沃尔克没有判断错,这正是周总理的安排,也是当时中国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摄影师和技术人员的每一个看管员也都在努力地想搞懂用于采访的复杂技术。

    1972年1月7日,美国宣布尼克松总统定于2月21日来华访问。为向美国转播尼克松访华的电视节目,中方在首都机场附近兴建了“联合制片和播送中心”。1972年1月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组成70多人的接待组,接待为尼克松访华进行电视转播的美方先遣人员和电视广播技术人员,并协助“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美国广播电视机构报道尼克松访华的活动。这是我国首次通过国际卫星向世界发送广播电视报道,向世界介绍中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电视工作人员通过亲历这一重大报道事件,切实地看到中国与美国电视媒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并因此转变了自我研发的观念,考虑引进电视技术。

    在电视节目制作等方面,尼克松访华也打开了中美两国的交流和中国对外电视门户。这些点点滴滴的事件,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电视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时报》4.1 秦珊 邱一江)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