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而言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能够明确界定大学与政府、大学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设计大学内部的权力结构,保证大学实现良好治理的制度体系。为了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我们一方面需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中国大学制度的本土资源。
我们都有哪些本土资源呢?我想举一些例子,比如:
第一,中国的大学承担着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不仅要管理教学事务,为老师的科研提供服务,还常常要负责教师的住房、医疗和养老,甚至还可能需要安排教师家属的工作,等等。现在,中国的大学都在努力引进高端的学术领军人才,而这个方面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中国的大学暂时还很难提供西方大学那样高的报酬,所以我们更必须保持其他方面的福利。
第二,中国的大学经常被一些负面新闻所困扰,尽管如此,我认为并不能因此否认中国大学在思想道德领域有着比较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学强调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教育,要求大学的师生在精神道德方面成为模范,要求大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于律己、乐于助人。
第三,中国大学努力服务国家与地方的发展战略。比如,国家要求北大对西部地区的新疆石河子大学和西藏大学进行对口支援,我们将最优秀的教师和干部派到那里服务,通过这样的制度,大学为促进社会的公平作出了贡献,大学的师生也通过志愿服务得到了道德的升华。大学必须成为促进公平的一个机制,而不能固化阶级、助长不公。
对于中国大学来说,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契合,要在中国大学自己的土壤里自然生长出来,要与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以及剧烈变迁中的中国经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这样的制度才会真“管用”。
重视“本土资源”,说到底,这里面还有一个心态的问题,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历史、自己的道路、自己的目标有信心。
我们的自信,应该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包括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坚定信仰——这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上的信仰,也应该是基于理性的认同。
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差距还比较大。但必须要认识到: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对的。这条路是一条既符合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人类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这条道路是开放的,走这条路的人具有强大的学习、吸纳能力,不僵化不封闭,善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着永不停歇的改革创新动力。
自信,还来自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及中国大学自身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与国际格局变迁、国家实力消长有着密切联系。比如,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英国的牛津、剑桥迅速超越了欧洲大陆上的那些历史更悠久的大学;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领先全球,美国大学的实力大增,也成为了国际高等教育新的中心所在,美国大学模式至今占据着优势地位。现在,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极其迅速。国家的崛起为中国大学的崛起提供了广阔舞台。
自信,还体现了中国大学的主体性。中国的大学要发展,是独立自主的。在全世界的人才竞争、科技竞争、文化竞争中,我们不从属于谁,而是要堂堂正正发出自己的声音,走自己的路,争自己的地位。
当然,讲自信,不能变成虚骄自大。自信应该是发展的,不是僵化的;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内省的,不是盲目的。
(《中华读书报》5.8 吴志攀)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