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金钱背后的人物》。作者斯汀·马丁居住于纽约。他说,写作格林斯潘传记的动机,是因为格林斯潘有如此之大的权势,却始终过着非常隐私的个人生活,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身世,觉得很不可思议。马丁相信,在格林斯潘的身上,一定有些非同寻常的故事。于是,他开始了查访和写作。马丁采访了二百五十多个格林斯潘的朋友,从小学同班同学,到格林斯潘的前妻,及现在的妻子。虽然格林斯潘没有签署此书作为他自己的权威传记,但格林斯潘个人和联邦储备局的人员,都对马丁提供过切实的帮助,提供有关史料。这本传记名叫《格林斯潘∶金钱背后的人物》。
近年来,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局的局长格林斯潘变得全世界闻名了。连续三年,为了抑制美国经济几乎每年达十个百分点的过速增长,格林斯潘领导的美国联邦储备局几乎每个财政季度都提高一次短期贷款利率,希望用经济手段减慢美国经济增长。根据美国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没有权力使用行政手段干预美国经济市场,所以眼看着经济增长过速,不管白宫多么着急,也无能为力。虽然,格林斯潘十几次提升贷款利率,仍然没有能够降低美国经济的超速增长,可格林斯潘严厉压制经济增长的态度,却使他声名大著。
美国公民用不着关心政治,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美国副总统是谁。也有很多人,因为克林顿总统的桃色新闻爆发,大众当作好莱坞搞笑剧观看,才认识了总统的脸。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美国经济好,金融场一直飞升,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都参与投资活动,也自然越来越关心格林斯潘的一举一动,大家都认识这个七十四岁的糟老头子。每季度当美国联邦储备局开会,研究如何对付美国经济增长,从一大早,各大电视网就派了专人跟踪格林斯潘,看他怎样从自己的车下来,怎样走上阶台,怎样进联邦储备局的大门。很多经济分析家,甚至研究出一个皮包现象,断定如果格林斯潘来开会时手提的皮包鼓鼓囊囊,就显示他一定要提升利率。相反,如果他手提皮包很瘪,那么联邦贷款利率就可能不会再次提高。
格林斯潘公文包的这一鼓一瘪,比美国总统克林顿更有威势。克林顿总统讲得喉咙哑掉,也不及格林斯潘提升千分之二点五利率,来得更有效。而当2000年格林斯潘的联邦储备局局长任期届满时,克林顿总统苦苦哀求,最后格林斯潘同意再续任一届。白宫发新闻,美国人民三呼万岁,远比迎接美国新总统上任热情高得多。对于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社会来说,总统每四年一换,又受制于联邦参众两院立法程序,实际上管不了多少事,跟美国人民切身利害没多大关系。倒是银行贷款,每时每刻影响着美国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
就是患有狂想症的人,恐怕也难把这个整天板着脸,不苟言笑,举止极为谨慎小心的格林斯潘,幻想成一个身穿鲜亮的黄色夹克衫,吹奏疯狂的萨克斯管,浪迹美国,在城镇爵士乐俱乐部以演奏爵士乐为生的青年音乐家。
可是,格林斯潘年轻的时候,确实就是这样一个爵士乐队的萨克斯管演奏员。他一生的第一热爱,是音乐。
格林斯潘五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婚,母亲不得不带了童年的格林斯潘搬到纽约,跟娘家父母同住。从此,一家三代同住一室,格林斯潘在这个只有一间卧房的破旧单元公寓度过他的少年时代。为了求他的舅舅们给他几分钱硬币,格林斯潘愿意反复演唱一首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有名的歌曲“弟兄,请赏一毛钱吧”。或者他自动表演心算三位数加法,请客人们赏几分零钱。
上学以后,格林斯潘真正热爱的是音乐。最后,他考入了美国音乐最高学府朱利亚音乐学院,当时他的职业目标是作一个音乐家。可是,他不安分学习,两年以后终于中途退学,参加了一个小舞蹈团的乐队,随着舞蹈团全国巡回演出,演奏高音萨克斯管、单簧管,或者偶然演奏长笛,每星期赚六十二美元薪水。
同时,格林斯潘兼做舞蹈团的帐务簿记,也替乐队同事们做税。这样过了一年多,他终於于承认,自己的音乐天分不够高,便忍痛离开了乐队,回到大学,开始了数字生涯。1948年,他取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可是,到此为止,他没有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习。他在纽约大学深造经济学的努力,时断时续,终于没有能够完成他的博士论文。直到1977年,取得学士学位以后二十九年,他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福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把自己多年关于经济学的著作,包括每年向美国总统提交的美国经济咨情报告,加在一起,算论文,纽约大学才勉强同意破例给格林斯潘一个博士学位。
格林斯潘得以在白宫工作,完全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六十年代,他偶然遇到早年爵士乐队的一个同事。那人自己也早已改变专业,作了律师。他的一个律师楼合伙人尼克松当时正竞选美国总统,所以这个前爵士乐队同事便邀请格林斯潘参加尼克松的总统竞选活动。这是格林斯潘给美国总统作经济顾问职业的开始。尼克松竞选成功,作了美国总统,提名格林斯潘作白宫联邦预算主任。格林斯潘拒绝了,他后来说∶他与尼克松一直不大合得来。
尼克松辞职之后,福特总统上任,格林斯潘应邀作了白宫经济事务总管。福特总统与格林斯潘两人之间,建立起了很亲密的友谊。在福特总统任期内,美国通货膨胀达到高峰,格林斯潘为福特总统辩护说∶“如果你真正考察一下,从百分比上讲,谁在收入方面受到的损失最大?是那些华尔街的经纪人们。”可是,当美国广大人民群起抗议之后,格林斯潘迅速转变,在国会发表讲话,承认“通货膨胀使贫苦人们受到的伤害更为巨大”。
这本书很值得中国各阶层人士一读,不光是研究美国经济的中国学者们应该读,政府的高级官员、机关企业事业领导、大学教授们都该放在案头。学生和家长,尤其要细读。格林斯潘的一生,可以向中国各种人提出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比如,就我个人来说,有如下收获∶
第一,不是只有生在高干家庭的子弟,才能够胜任集团公司总裁或者政府各部部长的工作。格林斯潘出身极为卑微,照样作了大事业。
第二,不是只有博士学位的人,才能够胜任高级专业职务。中国经过近五十年只看政治不看学识的失败管理以后,现在很有走到另一极端的危险,就是只看学位。国内报纸上聘人,公司秘书也要大学毕业,可谓大材小用。到国外招人,没有博士学位免问,拒不少能人于国门之外。过去不看学识,轻视才能,教训惨重。现在只看学位,同样轻视才能,教训还在后头。格林斯潘作福特总统的经济委员会主席时,只有一个学士学位。
第三,中国政府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考评聘用任免领导官员的时候,必须注重才能,而非其他各种表象,比如政治表现,家庭出身,学位等等。提到不要以政治表现为第一标准,可能会引起一些议论。历史反复明,在和平建设时期,所谓政治表现无法进行实质性的考量,顶多只能以嘴皮子功夫作标准。而最会说空话的人,往往是最不可靠的人,也常常是最没有实际才能的人。尼克松和福特等五任美国总统都没有因为格林斯潘曾作过爵士乐演奏员这样的工作,把他推出白宫的大门。
第四,中国父母实在没有必要,在自己孩子五岁的时候,就给他们确定终身职业,逼他们上某种特定学校,不准他们有任何自己的爱好。许多在美国的中国家长,在这方面可能比在国内的家长们更恶劣。硬逼孩子学电脑、医学等专业,以期将来赚大钱。殊不知,强扭的瓜儿不甜,高工资大房子未必可以取代满足个人兴趣的快乐,将来孩子或许会怨恨父母一辈子。格林斯潘如果没有退学朱利亚音乐学院,美国可能多了一个平凡的音乐家,可是失去了一个经济奇才。
第五,社会应该给青年创造一个环境,允许他们有机会顺从自己的爱好发展,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才能,寻找自己的事业。据调查,美国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生活中,平均会更换三次学习专业。五个大学毕业生,有三个毕业以后从事与大学学习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想想中国,报考大学时选择的专业几乎一律成为终身职业,在大学基本没有任何更改学习专业的机会。如果格林斯潘活在中国,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又没有音乐天才,当不成音乐家,又不能改学经济,前途只有拿个音乐学士学位,去卖皮鞋。
我愿意郑重地向中国读者推荐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