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迷信的外壳与平凡的哲理

2001-02-10 09:32:00 来源:博览群书 袁良骏 我有话说

马克思说:“宗教是精神的鸦片烟”,此话确含至理。因凡宗教皆有迷信成分,不管是信神信鬼、信上帝、信天主、信安拉、信老天爷、信如来佛……总之,把一个虚拟的对象当成了宇宙万物的主宰,当成了自己的保护神。这在无神论者看来,确乎是幼稚可笑的。所谓“精神的鸦片烟”,正是指这种迷信成分而言。然而,正当的宗教(不包括多种邪教!)并非仅有迷信成分,往往还包含着平凡的哲理。否则,也就无法解释一个大的宗教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说服力、号召力、征服力。说千千万万的信徒都是愚昧,都是中毒,恐怕是无法服人的,简单化的。问题的复杂正在这里:带有蛊惑性、麻醉性的迷信成分往往和那些平凡的哲理交织在一起,水乳交融,难解难分。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大宗教——道教,情况正是如此。它的最高神灵不管是玉皇大帝还是张天师还是别的什么,总之成了“神灵”,被神化了。其教义中自然少不了为这种“神化”自圆其说的迷信成分。东岳庙是遍布全国的道家庙宇,它信奉的是东岳大帝,不知是否即玉皇大帝?还是与玉皇大帝并行的另一支派的神灵?从其“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的全称看,似属后者。北京的东岳庙,始建于元至治二年,即公元1322年,后明、清二代又不断修葺,不仅有瞻岱门、岱岳殿等高大巍峨的山门、大殿,而且有其他神祗(如泰山帝君等)的配殿以及阴曹地府七十六“司”的“府衙”,占地不下数百亩,规模不亚于遥遥相对的佛寺广济寺。其教义的中心点即在善恶有报,天网恢恢,阳世阴间,互为因果。除了没有转世投胎之外,它和佛教教义实在看不出太大差别。
  
  佛教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劝人信佛行善,早成正果。道教也有类似教规。一进东岳庙大门,一副对联便赫然在目:“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这不显然是劝善惩恶吗?再看看那篇《东岳大帝宝训》,说得更加透彻:
  
  天地无私,神明鉴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运循环,周而复始。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损人利己,切宜戒之。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做。
  
  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自速。谛听吾言,神人监服。
  
  迷信吗?当然迷信。那位公正无私的“天地神明”到哪里去找?善恶与祸福的对应关系有那样绝对准确吗?那张“报应自速”的“恢恢天网”,又何尝不仅是一个美好愿望呢?!然而,用迷信来劝善惩恶,却又绝不可以愚昧无知目之矣。说“天运循环,周而复始”,虽然是唯心主义的“历史循环论”,然而,“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三句话却说得多么好!是呵,仗势欺人,作威作福,罪孽深重,能逃脱历史的惩罚吗?这里是否包含着朴素的真理?它让人“衣食随缘,自然快乐”,不正是一种摆脱物欲之蔽,知足常乐的旷达人生观吗?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它竟然高呼“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毫不客气地攻击起算命问卜这种常见的迷信活动来。你说这篇《宝训》究竟是迷信还是反迷信?
  
  这篇《宝训》可视为一篇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的“善书”。这样的“善书”,各家各派宗教都有,我看的不多。但同为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我看过,和《宝训》大旨相同,不过字数稍长,发挥更透,《宝训》不妨说是它的缩写本。《太上感应篇》的一个要害是宣扬“行善可以成仙”,而且有“准确”的数据: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宝训》略去此点,大概也觉得它说得太死。此外,《太上感应篇》罗列善恶条目太多,失之烦琐,有的也流露出较浓重的封建色彩。《宝训》以三个“不可”概括之,可谓十分高明。然而,《太上感应篇》中劝人为善的一些具体内容,也是十分可贵的: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
  
  这些内容,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也有佛家的“不杀生”之类,不失为度世箴言。同样的,它对“恶”的谴责,也比《宝训》更具体,更充分。诸如“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等,无异于对祸国殃民、贪赃枉法者的控诉书。
  
  五年前,在《超越“五四”,超越“新儒学”》(先后发表于《中国研究》与《江汉论坛》,收入拙著《八方风雨——袁良骏学术随笔自选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一文中,我曾论及当今世界的物欲横流和道德滑坡,认为应从儒家的道德学说中寻求救世良方,并使之溶入共产主义道德学说中。现在看来,何止儒家经典?像《太上感应篇》、《东岳大帝宝训》之类的宗教经典何尝不可以披沙拣金,择取其合理的、科学的、有利于世道人心的东西?!但我毕竟不是宗教家,只能浅尝辄止,抛砖引玉,有俟高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