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英主义辩护》是美国著名报人威廉·亨利写的,正如书名所彰,作者的意图是为精英主义正名,而其背景则是美国社会中的反精英主义潮流。做不做精英、反不反精英,以前我没有多想,不过既然已经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了,而且仔细想想,其实这个问题在哪一种社会都有存在,心里面也就止不住嘀咕:为精英主义辩护?!
亨利先生当然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是很重要,因为在他看来这已威胁到美国特性和美国文化,甚至可能会改写美国历史。这无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关切,传统被解构了,以往所坚持的精神价值土崩瓦解了,那些信守传统、以往日的历史和文化为心灵依归的人,不可避免会产生出失落感,也不可避免要站出来说些过去的东西如何如何美好之类的话儿。
还是直接谈谈精英主义吧。什么是“精英主义”?译者在序言中给出了一个通俗的解释:说白了,精英主义就是在各行各业里提倡我们过去常说的“向高标准看齐。”什么才叫“高标准”呢?且看亨利先生的回答:“尊重乃至敬服上级领导;崇尚成就,尤其是经过艰苦奋斗和刻苦攻读取得的成就;崇敬先人留下的遗产,特别是历史、哲学和文化遗产;服膺理性思想和科学调查;捍卫客观标准。最重要的是,要乐于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下见解:思想有优劣之分,贡献有大小之分,成就有高低之分。”(P3)亨利觉得这些东西代表了“先进文化”,而文化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别的,“我们中间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出色,也就是说,更聪明,更勤奋,更博学,更能干,更难取代。一些观念比其它观念更深刻。一些价值观比其它价值观更有生命力。一些艺术作品比其它艺术作品更具有普遍价值。一些文化比其它文化更完善,因而更值得学习研究,虽然我们不敢明说。”(P14)但是,亨利笔锋一转,所有这些可称得上是“常识”的东西现在都在经受着劫难,“美国社会现在已经丧失了信奉客观标准和世间万物有好坏优劣之分的信心和共识”,“在追求平等主义的过程中,美国的建国先辈们追求的平等理想如今已经严重变形。我们故意对贤哲们充分理解却令我们不快的事实视而不见。”(P13-14)在亨利看来,教育的平等化、反种族主义、女权主义以及日益兴旺的文化批判热等等,都在一步步消解着美国社会传统的精英价值观,这对美国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亨利因此在书中对美国社会流行的工作和受教育机会配额制、反对竞争、多元文化主义、非洲中心论等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这完全改写了美国历史,长此以往,美国将真正成为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因为对历史的基本共识不存在了,人们也就不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历史观和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叙述历史。
记得大名鼎鼎的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1996年出版他的那本曾备惹争议的大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时候,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之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亨氏提出“文明冲突论”,表面来看是在谈国际政治问题,其实深层关切乃美国本土政治问题,不过有碍于美国国内的“政治正确性”,一些话语不好在美国国内明说罢了。亨氏所难以启口的乃是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主义和美国人口中白人所占比重的下降,将使美国失去自己的特性,“一个多种族的美国不是美国,而是联合国”,亨廷顿还是在一篇《美国的国家利益受到忽视》的文章里道出了他的忧虑。其实亨利先生的《为精英主义辩护》,与亨廷顿的关怀乃同出一辙,对他们来说,美国历史及由历史支撑的美国特性的散失,将是一场无法释怀的恶梦。那么,他们眼中的美国特性体现在哪里呢?亨利在上面所谈到的精英主义价值观当然是其构成,不过,这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要害,关键的是,这些价值观又是由谁所创造、并一直由谁所承载?亨利先生比起亨廷顿博士,可就快人快语、直接了当多了,蒙着那么多面纱干什么,羞羞答答,反让人误解良苦用心!在他眼里,美国特性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在种族上,美国人口长期以来白色人种占据着多数,美国社会,因此一直是一个以白人为主体的社会;二是在文化上,美国文化的创造主体是从欧洲移居到美洲来的白人,白人文化传统上在美国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所有的精英主义价值观,都是白人文化的反映。亨利故而对“由众而一”还是“抑一扬众”的问题耿耿于怀,对白人人口比重下降及白人在种族和文化上中心地位的可能丧失深怀恐惧,他借小阿瑟·施莱辛格之口说:“美国不再是一个在变动中始终保持自己特性的国家,而是越来越把自己看做是种种旧特征的维护者。美国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由进行自由选择的个人组成的国家,而是越来越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由种族特性近乎不可磨灭的不同种族组成的整体。由众而一(epluribus unnm曾是美国人的理想。我们现在是不是要抑一?unnm?扬众?plurimus?呢?中心能否继续存在?或者是大熔炉要让给巴别塔?”(P57)
我们隐隐可以感觉到,亨利先生心中对老式的白人种族和文化优越论仍挥之不去。不过,据他的看法,往日的好时光已经不再,美国文化的所有优越之处都快要“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就如在“由众而一”和“抑一扬众”的问题上,亨利所津道的“大熔炉”文化特色,如今因为其它族裔的拒绝同化和多元主义兴起,正成为过去,而那个时代是有中心的,所有其它种族和文化都自觉不自觉地“熔”进主流的白人文化,而“一个多民族的美国同一个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会大不相同。”亨利所谈毋庸置疑多是事实,白人在种族和文化上的主体性近些年来在美国已遭到不小冲击,虽然他笔下的精英主义价值观是不是真的在美国社会已退避三舍则还需作商榷。兹举两例:
先讲讲“太阳人”和黑色素的故事。美国纽约市立学院黑人学系的主任列奥纳德·杰弗里斯曾提出一个理论,说黑人因为皮肤里含有黑色素,因而智力上优于其他人,而且他们作为“太阳人”待人更热情,更友善。这一“太阳人”和“黑色素”之说一经提出,立即迎来很多人的附和,他们组织各种会议,大力宣扬黑色素的优越性。有人说神经黑色素具有将光和磁场转化为声的能力,它可以成为超导体,可以捕捉捕捉阳光,然后存入“记忆型”里。有人称黑色素颗粒是微型电脑,可以无需大脑进行反应或分析。还有一位叫帕特里西亚·牛顿的精神病学家声称,黑色素是“宇宙中最强的电磁场力之一”,可以使黑人的智力超过任何其他种族,而且黑色素能剌激人跳舞,“人跳舞是因为黑色素的缘故。鼓声一响,人身上的黑色素马上剧增,释放到体内,从而诱发了内啡肽和脑啡肽系统的麻醉效应,给人带来快感。”
从遗传学和人种学来说,黑色并不会比其他人种为劣,当然也不会比其它种族为优,但饶有意思的“太阳人”、“黑色素”之说还是提出来了,这应当是源于黑人的自卑心,因为在美国社会传统的主流话语里,黑色代表着的是低下,所以现在要“拔乱反正”,为“黑”正名。这仅仅是从生理层面进行的,从人类学和文化学上,美国社会近年又兴起一种声音:人类这种物种起源于非洲,人类文明亦起源于非洲。有人给它取了个学术化的称呼,叫做“非洲(种族、文化)中心论”。此论一出,人类历史马上被全面改写了,据“最新的研究”,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其实都是黑人文明,因为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的主体都是黑人。
向白人文化要回文化发言权的并不止于黑人社团,印第安人社团也加入了同样的行列。这突出表现在教材改革上。纽约州硬性规定,中小学必须告诉孩子,美国宪法的两大思想源泉之一是北美易洛魁人的组织形式;对于“最早的美国人”,现行的教材则已改为“西伯利亚—美国人”,即美洲印第安人,而昔日所大加宣扬的“天定命运论”已被逐出了历史课本之外。另外,在课堂之外,印第安人也在大力推动改变传统的叙事方式,根据国会法案,美国卡斯特国家战场遗址现已更名为一位印第安英雄——小比格霍恩纪念碑,以示对印第安人及其文化的尊重。
美国少数族裔对伸张自身历史和文化的不断强调,使其文化认同与主流的白人文化传统越走越远,而近年愈来愈热的文化研究,则不断为这种潮流提供了思想上的合法性,且明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当然使亨廷顿、亨利这样的白人精英主义者内心难平,去年,美国左派哲学家罗蒂终于也按捺不住焦虑,大张旗鼓向美国所谓以文化批评为主旨的“文化左派”们提出了挑战,认为他们所作的浪漫主义文化批判正在使美国社会失去民族理想,这对美国来说将是一个致命内伤,因此他大声呼吁:知识分子应有民族情怀。呼吁归呼吁,以批判资本主义全球体系闻名的哲学大腕詹姆逊等人却并不理他的碴儿,仍在有滋有味地展开着他们的“总体批判”。这就使得传统的白人文化在美国的处境,日益变得微妙,也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