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汉字一种独特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方法、组合原理、组合技巧,不同诗人在相同原则下组合的独特性、创造性,以及以此为内核的中国诗歌形式的发展,有许多工作有待诗学研究者去做。
江西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杜诗句法艺术阐释》,是作者孙力平教授从现代语言学和语法学的视角研究杜诗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是中国古典诗学与语法学结合,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的的产物。中国汉语是诗性的语言,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在诗学和语言学之间构架一座艺术探寻的桥梁。
作者的导师曹旭先生认为,本书首次对杜诗句法研究史进行了阐述;首次对杜诗近体诗句法的基本状况(句法结构类型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考察和描写;努力揭示杜诗特殊句法的形成原因,描述其句式类型,揭示其结构成因,发掘杜诗句法的诗学功能;为构建中国古典诗歌句法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指出,其中第二章“关于近体诗意义节奏的划分和归类”;第五章“关于韵律节奏(“双字头”、“三字尾”)和话题驱动、焦点位移、认知描摹、诗语营构等在句法变异中作用”;第五章“关于简单结构复杂化是诗语营构的一条重要途径”;第六章“关于韵律结构单位(音步)、艺术结构单位(复合意象)和语言结构单位(词组)三位一体”的说法和“关于杜诗语言陌生化和诗歌多义现象的阐述”;以及第七章“关于杜诗句法在诗史上的共时和历时意义以及几种杜诗独创句法的分析”等,材料翔实,论证充分。既有微观的排比考察,又有宏观的理性阐发;既有实证,又有思辨,开杜诗研究新面,富有创意。显示出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厚实的语言学和文学功底。
作者孙力平先生在谈到该书写作目的时说:“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超越‘语法’之说近年来几乎不绝于耳。但是,我始终相信,任何文学作品,本质上都是创造者的一种语言行为的结果,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只要是语言,就是线性的,而线性序列中的各个符号之间就必然存在一定的组合关系及其规则,这就是句法。”
本书试图以近体诗的典型代表杜诗为对象,在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等著作奠定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书中列举的大量材料,试图证明:承认诗性语言有很大的特殊性,大可不必摈弃语法;承认汉语思维 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也大可不必牺牲人类语言和人类思维的共性。
其次是试图把文学批评和语言分析结合起来,考察和分析,紧缩与舒展的这两种句法究竟是通过怎么样的句式、和句法结构体现出来的。
曹旭先生在本书序中不无激动地设想,如能由杜诗进而扩展到整个唐诗句法,再上溯六朝,下探宋诗、宋词;进一步撰写“中国古典诗歌句法流变史”以及“古典诗歌词汇学”,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诗学研究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品格。
(《杜诗句法艺术阐释》,孙力平著,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