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刘绪贻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老一辈社会学家。改革开放以来,先生老当益壮,在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学科规划、队伍组织、人才培养、著书立说、翻译介绍等诸方面,贡献彰著,德高望重。2003年5月13日,将是刘绪贻先生九十华诞。为此,吾等联络学界同道友好,组编《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以表达我们对刘先生的由衷祝贺之忱。
在我们看来,编辑和出版学术文集是对学者学术生涯的一种最好的纪念方式。古今中外,大都如此。以我们所熟知的美国的史学界为例,每当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到了一定的年龄(如七十岁、八十岁等)或从终身教职主动退休时,往往都会有其学生或同道编辑出版一册学术水平很高的专题性文集,既表达对该学者学术成就的承认和敬重,也表示同仁们的学术情谊与合作精神。
反观我国史学界,虽说也曾为少数前辈学者出过类似的学术专集,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远未能尽如人意。以我国美国史研究界为例,尽管老中青学者人才济济,但这一方面的工作似乎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迄今为止,只有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编辑过《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本来,在学术传统上,国人一向尊师重教?讲究师道尊严,可惜这种好的作法后来却逐渐式微了。近些年来,情况虽有所好转,但还远远不够。如何从学术界自身开始、然后扩而大之到全社会都真正养成尊重学术、尊重学者的环境和风气,依然任重道远。如今我们之组编《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一书,也是希望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具体而微地推进这一工作。
与国外学者通常比较重视学者文集不同,我国的学术界和出版界似乎对单卷本或多卷本的“专著”更加重视,而对于学术文集(无论个人文集还是多人专题文集)大都有一些抵拒心理甚至是排斥的态度,所以后者的编辑与出版往往面临更多的难处。事实上,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文集由于议题集中、主题明确、“水分”较少,反而可能比大部分所谓的“专著”更有学术价值。某些以较长时段为选择范围,从众多专家的学术论文中精心选择出来的学术论文合集,可以说在相当大程度上代表了某一领域甚至是某一学科的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编辑与出版,能够向学术界和读书界证明?高水准的学术文集有着确凿无疑的存在价值、出版价值与购藏价值。
从1980年起,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曾编辑过四种美国史论文集(分别由三联书店、东方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但它们基本上是研究会年会的论文专集,在时间跨度、主题综合性和研究深度上均受到一定的局限。198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曾出版过杨生茂先生、林静芬先生选编的《美国史论文选(1949~1979)》,这是到目前为止仅有的一种长时间跨度、综合性的美国史论文选集,它为同行和读者提供了很大的阅读便利。可惜,类似的选本以后却再也没有编辑出版过。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不论是作为世界史研究的一部分还是作为美国研究的分支,都率先进入学科重建、科际整合、学术创新的新时期,其长足进步与迅速发展与刘绪贻、杨生茂、黄绍湘、刘祚昌、罗荣渠、汪熙、丁则民、邓蜀生等老一辈美国研究专家的身体力行及其卓越成就密不可分。尽管像其他一些基础性学科一样,美国史的教学和研究在今天依然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与严峻挑战,但二十多年来,无论是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还是成果发表、学术讨论,美国史研究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和巨大业绩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以论文为主要载体的学术创新研究方面,无论是研究领域的深度广度,文献资料发掘运用,还是研究课题的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的探索尝试,与过去相比,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本书从学术论文这个基本的成果层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最新发展,就此意义而言,也可以说是上述《美国史论文选(1949~1979)》的姊妹篇。
就私愿而言,我们不仅希望本书是老中青三代同仁奉献给刘绪贻先生九十岁生日的“学术蛋糕”,而且也希望本书能成为系统反映有关我国美国史创新性学术成果的一个窗口,还希望它能成为便利广大读者了解美国,进而推进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的一个理想读本。
我们热切期待着来自学界师友与读者的学术批评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