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生活着的世界并不完美。不完美的东西弥散于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但是,当我们还是一个小孩子时是不知道这一点的,所以那时我并不喜欢中学课本上鲁迅的杂文,他干嘛总在骂人呢,长大后,我也看到世界的不完美,看到一些令人忍不住要抨击要痛骂的人和事,可我并不长于此道,于是就喜欢看别人的杂文,印象较深的是鄢烈山和焦国标的,读着像吃四川火锅,味道淳厚感觉痛快。
这本《说鼠兼说猫》放射着思想和个性锋芒,我与其作者周易先生有过一面之缘,这是一位不显山露水,骨子里凝聚着很大心力的人,毕业于北大,已经出版过诗集《风里飘逝的鸟群》和历史著作《乱世哲人》,还发表过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
与从前不同,我现在读一本书,已经习惯在合上书本时,梳理出它向我呈现的一切,以及我的所思所想。我首先要说的是作者的问题意识和观察视野的开阔。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多,大到权力、制度、法律、道德、舆论监督和人生观,小到交通、打假、包装、骗术、婚恋生育以及一些更加微小的生活现象。可以说,很多生活中不合理、不完美的现象,我们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我们至多牢骚几句甚至想都不想,就让事情过去了。而周易停下来很认真地思考了,又很有责任感地表达出来。这使我想到,是我们的懒惰和麻木纵容了一些丑恶现象的存在。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借古说今的文章。借古说今能说得恰到好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杂文作者只是把典故传说复述一遍,再做几百字的诠释而已。而周易由孙悟空保卫唐僧取经说到权力运用的奥秘;由民众的包公情结说到体制的弊端;由鸡鸣狗盗的典故说到一些可笑的人才招聘;从《史记》、《唐书》中的故事说到法与度的问题……所论皆有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以典注我,典故与问题剖析很艺术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学养、功力的深厚。这本书的另一部分文章,文体和语言都很活泼,更具文学性,可惜稍显单薄,趣味有余而锋利不足。
杂文是责任心的艺术,是批评的艺术,好的杂文作者是让自己站在风口上。周易正是这样的人,他敢于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敢于说真话。他说:“读过《西游记》的人,都对害人的妖精恨之入骨,但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更加可恨,是他们愚弄了唐僧和所有的取经人,同时也愚弄了芸芸众生。”他说:“国人的包公情结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的,它是虚幻的,如同水中花、镜中月。”这些话都是相当令人深思的。我在一家晚报做编辑时,曾开过一个杂文专版,审稿的主管每次审我的版时,都说我选的文章太吓人,后来因为怕惹麻烦,这个版在报纸改版时改掉了。所以,我很佩服周易的勇气。
有一个问题是:都说杂文是匕首,是投枪,有人写杂文,有人读杂文,可不美好的事物一代不比一代少,让人怀疑杂文的作用是不是仅是一种发泄,美国学者萨林斯在《甜蜜的悲哀》中说:“人之有限性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起因和罪行都出于人性:他是在欠缺和需求方面无法完美的生物。”也许我们不应该对世界抱着完美的幻想。丑恶和弊端总是难免的,因而我们也就需要说真话的人,敲钟的人,那至少表明正义的存在。
(《说鼠兼说猫》,周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删2年9月版,18.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