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祝贺和纪念蔡若虹先生八十寿辰和从艺六十周年。当时的文化部代部长、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林默涵,蔡先生的老朋友古元、刘开渠、邵宇、罗工柳、许幸之、冯法祀等首都文艺界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对蔡先生这位当代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担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四十余年的老前辈表达了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会上,蔡先生在题为《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工作》的答谢词里,回忆到这样一个历史的细节。他说:“1949年10月,中央文化部成立,毛主席找周扬同志谈话说:年画是全国老百姓老老少少特别是劳动人民最喜欢的东西,应该引起注意,文化部成立要发一个开展新年画创作的指示。周扬同志告诉我,毛主席有一句名言,凡是劳动人民喜欢的东西,一定要看重它,你来写一下这个指示吧。我说我从来没写过指示,你来教教我。他说我也没写过,你试试看。我想什么叫指示?就是人民政府对老百姓的一个通告,政府对人民的通知就叫指示吧。我就按通告形式写了。周扬同志把它带给毛主席看,毛主席说可以,不用修改。因我掉了一个‘的’字,毛主席提起笔添上了一个‘的’。周扬同志拿回来对我说,你看,毛主席说你写的不错,只给你添了个‘的’字,你以后就别画画了吧,以后你就写文章吧。周扬同志大概是说笑的口气,我可认真了,从此我就不画画,真的写东西了。”
这一篇题为《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的文件,11月22日,经陆定一、胡乔木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审批,23日毛泽东同意由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署名发表;27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出来。蔡若虹先生当了一回无名英雄。也由于他的认真,从此决定了他此后五十多年的角色定位:由三四十年代一位广有影响的漫画家而成为五十年代至世纪之末,长达半世纪,记录了新中国美术事业勃兴壮大的美术理论家和组织者。五十多年,毕竟是一段漫长的时光隧道,当年的漫画家蔡若虹渐渐从读者的视野中淡出,虽然每逢抗日战争纪念日到来时,报刊上选刊的抗战漫画中,总少不了他的名作《全民抗战的巨浪》,尽管在描述现代漫画的史著中,都会见到对他的记述,然而作为漫画家的蔡若虹却依然让读者有生疏之感。我手头有一本去年出版的专著《漫画基础》,著者是漫画家,出版者是一家美术学院出版社,书中选有前面谈到的《全民抗战的巨浪》,然而漫画作者的署名却是“佚名”二字,由此足以看出当今读者与蔡若虹先生?不仅是读者,连漫画家的著者和美术出版社的编辑也包括其中?的疏离;又见到一部《新中国漫画五十年》的大型画册,仍然选了《全民抗战的巨浪》一画,但在画家照片的位置却是空白,亦让人十分费解,其实,当此画册编选时,蔡若虹先生就住在北京,找一张作者照片,原本是极容易的事。
我曾经设想过,倘若蔡先生五十多年前不放下画漫画的笔,不拿起写论文的笔,那么,他至今仍会是一位居于全国漫画界前列,为读者熟知的漫画家吧?这是可以肯定的。然而果真那样,一个美术理论家的位置,势必空缺,孰轻孰重,难以评说,也不好评说,都是党的美术事业,不论是为文或作画,蔡若虹先生都是优秀者之一,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也就用不着来设想了。然而,听任时间的淘磨,使曾经为中国现代漫画做出贡献的蔡若虹先生?当然,也不仅仅蔡若虹先生一位,三四十年代涌现出的一大批漫画家,被我们遗忘的实在不少?仍然“佚名”或终被遗忘,却是研究现代漫画史的人们的失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十年前的文献将越来越稀少、越难觅、越易损毁,到将来再做补救的工作,也就愈发艰难了。基于此,三年前,我开始着手蔡若虹先生早期漫画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三年以来,上北京下上海,跑图书馆,钻故纸堆,与外地友人通信查询,并几次拜谒高龄的蔡若虹先生,向他汇报作品搜集情况,向他请教当年的创作意图,每每受到鼓励,受到教益。
当画册基本编竣的今天,我不禁怀念起以九十二岁高龄,于2002年5月2日辞世的这位白髯飘飘,思维敏捷,严肃认真的老前辈。我也想起他生前对我的重托:“这本三十年代的画集,我希望你能一手完成。”“如果这些作品重新出版,你是主编,一切由你支配,我只请求你为此书写一篇较长的?三千字以上?前言,给我的作品做些分析介绍,我感激不尽。”当作品收集已有规模,蔡先生即作七言绝句一首作为“代序”,诗曰:“七十年前正发芽,隆冬冰雪斗芳华。春回大地人犹健,盛世重开乱世花?”后来,又写成三千余字的序言,对书中各个时期的作品背景做了详细的介绍。2001年夏日,我专程赴京,补充资料后,又给蔡先生报告有了新的收获,先生很快来信说:“接六月二十九日来信,你的愉快口气引起了我的高兴,我觉得你是个后劲十足,负责到底的好汉?遇到你为我搜集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作品,这是我有生以来的幸运与光荣?”这一年,蔡先生已经九十一岁,落笔遒劲,感情充沛,对我的感谢和肯定,使我惭愧。对这些作品的收集和出版,先生的欣慰之情却也是足以令人感动的。
正是为了不负先生的重托,我不敢仓促定稿,仍想对书稿再行补充。当时,心中相当乐观,以为迟上一半年,蔡先生也会看到这部画集的出版,因为,就在2001年夏天,先生还对我说过,他除了耳聋之外,内脏没有毛病,检查身体时,医生对他的体质颇有佳评,且预言寿登期颐不成问题。我也相信医生此语。试想,一位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仍然笔耕不辍,三四年时间,写作出版了《上海亭子间的时代风习》、《赤脚天堂》,倘无超人的毅力和体魄,怎能办到?然而,怎么也想不到,在那次见面后不到一年,先生就遽归道山。当我接到先生的小女儿蔡胜通报蔡先生去世的电话时,千里之外的我,手握听筒,头脑轰然,久久说不出话来。半年时间,每一思及先生未在生前看到这部记录了他前半生思想与艺术创造的画册,这部使他念兹在兹的画册出版的时候,重托在身的我,每每追悔不已!
画册的书名是蔡先生自定的。内容分为三辑,也得到蔡先生的首肯。在收集作品的过程中,我发现蔡先生除了单幅漫画的创作之外,为自己、为朋友的诗文制作的插图也有相当的数量,且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都有,从不同年代的插图风格,对照他的单幅漫画创作,很清楚的看到其一致性。于是又在三辑之外,再加一辑,名曰“插图选刊”。需要说明的是,插图中有十余幅,选自1985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若虹诗画》。诗,写于“文革”后期,画,作于1983年,是蔡先生1949年搁置画笔三十四年后旧业重操的作品,十分值得珍惜。蔡先生生前曾告诉编者,解放后他只作过四幅画,一是屈原,一是达摩,一是钟馗,一是《五九六九沿河问柳》,前三幅被几家美术馆收藏,后一幅发表在《美术》2002年第六期。再就是《若虹诗画》中的插图了,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创作。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前四幅画未能收入此书。至于四辑之前缀以短文,当年未及同蔡先生谈及。编者以为,每辑之前,是应该对该辑作品产生的时间和画家的生活环境有个交代的,这样便于读者对时代背景的把握,也便于对作品本身的理解。作品发表的报刊,则一并在短文中提到。每幅作品只标明发表的时间,也是出于方便读者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的考虑。
在画册搜集编辑过程中,编者有幸屡获蔡先生或面谈或通信的指导和帮助。又有江西胡荣彬同志、四川傅静山同志热心地提供相关画稿。长春画家李云章先生在画册出版方面,多方联系,始终不渝,尤其令人感动。蔡先生的女儿蔡晓晴、蔡胜同志,在蔡先生逝世后,多次与编者联系,多方提供帮助,使画册的编辑工作得以加速进行。李子展和李小雅同志也参与了画册的编辑工作。这些,都是编者衷心铭感不能或忘的。
(《昨日的花朵——蔡若虹漫画选》,将由吉林美术出版社近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