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探本溯源  承前启后

2003-06-07 16:53:00 来源:博览群书 晏筱梅 我有话说

何光岳先生的新作《北狄源流史》近期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这是何先生《中华民族源流史丛书》中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是一部较全面系统研究北狄族源流的史学著作。
  
   《北狄源流史》如同已出版的诸本源流史一样,旨在论述中国古代各民族自身的发展道路、文化特点,更重要的是阐述该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从而肯定各个民族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贡献。
  
   历史资料表明,所有中国古代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因素等原因,他们分布在不同区域,创造着自己的文化。也基于上述原因,他们经常迁徙,过着艰苦的生活。源流史丛书就是阐述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何聚集、如何融合的曲折过程。
  
   北狄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它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近百年来研究北狄的文章很多,而且各有所长。
  
   何光岳的《北狄源流史》第一次对北狄的源和流作了纵向梳理,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北狄历史古老而悠久,很早便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过着以游牧和狩猎为主的迁移生活。他们来源复杂,但都属炎黄族系,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均有亲密的血缘关系。最早出现在华北一带的长狄、白狄、赤狄,在春秋时曾驰骋于黄河中下游。赤狄曾建立过廧咎如、皋落、潞氏、留吁、甲氏、铎辰氏诸部落或小国,后被晋国所灭。长狄叟瞒则被齐、鲁、宋等国次第灭亡。而白狄曾建立鲜虞、肥氏、鼓氏、代、仇由、中山等国,后为赵、魏、晋等国灭亡。残存的狄人由华北北迁至蒙古大草原。战国后期,匈奴兴起于漠南,北狄被赶向蒙古以北、贝加尔湖周围,以后逐渐散布于南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分成数十个众多支派的部落,其中既融入了土著的“古亚细亚民族”,也融入了许多东夷、汉人、东胡、鲜卑、乌桓等族。由此演变为丁令,到南北朝又称为铁勒、高车。其中一部分铁勒人南迁归附晋朝和北朝,翟氏曾建立魏国。南迁漠北的铁勒诸部,先后建立过薛延陀汗国、回纥汗国,臣服于唐朝。回纥余部曾西迁天山南路及甘州一带,分别建立过甘州回鹘、西州回鹘、沙州回鹘、龟兹回鹘、于阗回鹘等小国,还于中亚及喀什一带建立过强大的东西喀喇汗国。其后裔形成今天的维吾尔族和裕固族。而昆坚部曾建立戛黠斯汗国,即今之吉尔吉斯,一部分成为今天的柯尔克孜族。而可萨部及突骑施汗国、乃蛮汗国、葛逻绿汗国融合成为今天的哈萨克。葛逻禄人还在阿富汗一带建立过加兹尼?哥疾宁?王国。铁勒的一支都播,以后形成乌梁海部,即今天的图瓦人,被前苏联所并。因此,北狄是一群人数众多,迁徙分布范围广,影响深远的古老民族,是构成中华民族的重要骨干。何先生以数十年的积累,完成了对北狄族的源流、迁徙、分布、融合等的研究,其功不可没。
  
   何光岳的《北狄源流史》还在博采众家之言的前提下,抒己之创见。
  
   例如:关于狄的名义,历史解释不一。《说文解字》曰:“狄,北狄也。本犬种。狄之为言,淫辟也。”《史记·周本纪·正义》、《汉书》注《匈奴传》引赤狄本犬种,故字从犬……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认为狄“假借为翟”。马长寿则认为:狄可能是后世所谓“狄历”或“丁零”的简译。何光岳经过反复考证,认为“狄”源自打猎。他指出:从文字形上分析,犬旁从火,犹如秋冬狩猎时,在草原上放火烧草丛,把野兽从草丛中赶出来,然后纵犬追逐,将野兽驱向一狩猎埋伏的目标,而后聚而捕获,取得较好的效果。蒙古草原上历代游牧民族都用此方法狩猎。火烧草原时发出响声“狄?狄?狄?”因此作为狄音。
  
   又如匈奴名称的来源,《说文解字》云:“匈,膺也,象形,或从月者,但作 ,今别作胸。”其意以匈即胸。《说文通训定声》云:“《玉篇》:匈匈,沸挠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曹人凶惧。凶,声也。”《管子·任法》:“匈以听其上。”注:匈,恐惧貌。《汉书·高帝纪》:“天下匈匈。”注:匈匈,喧扰之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匈,假借为兇。又假借为讻。”鲁实先认为兇所以从凶,即《说文》训恶之凶。他根据商卜辞兇字,认为兇乃像二人相斗之形,犹斗。也像二人相向搏击之形。何光岳进一步阐述道:兇像二人摔跤之状,摔跤为草原牧民的体育运动,今蒙古族的摔跤运动闻名于世,乃起源于匈奴。可见匈奴原系善于摔跤而得名。在摔跤中气势汹汹,互相吆喝扰嚷以助威,故衍生为匈匈,即汹汹。与凶兇同音义。何先生这些解释令人耳目一新。
  
   史料丰富翔实,这是何光岳《北狄源流史》的第三个显著特点。
  
   《北狄源流史》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共28章134节,将北狄系、匈奴系和突厥系的几十个亲族支系全部列出,并对它们的来源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了全面展示北狄族及其后裔迁徙、流变,何先生几十年如一日,遍搜有关北狄族的历史资料,不论是二十四史,还是历代笔记、札记、文集等等,甚至历史地理、考古、天文、姓氏史、古文字、古民俗、民族学、地名学、动植物学、古农史等方面的资料,都广为搜集为己所用。这部源流史近五十万字,其中绝大部分是摘抄的史料,可见何先生的史料是丰富的,也是翔实的。何先生对北狄族及其分支搜集之完备,论述其源流之长,研究视野之开阔,探索其分布范围之广阔,都是空前的。
  
   《北狄源流史》的重要贡献,还表现在作者解决了多年来学术界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
  
   比如匈奴西迁路线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少分歧和疑问。齐思和先生认为,北匈奴从公元91年离开漠北单于庭,到四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于东欧,其间经过了二百八十多年的漫长时间,共经历悦般、康居、粟特、阿兰四个时期,通过一万二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欧洲境内。公元374年攻打黑海北岸的东哥特王国,将东哥特人赶到德聂斯特河滨,又占领西哥特人故地,接着征服了北边的日耳曼部落,夺取了匈牙利平原。肖之兴对齐思和的匈奴迁“悦般时期”提出否定,认为悦般是匈奴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政权,乌孙和悦般先后在同一地区,汉代匈奴西迁首先经过并留下“羸弱”之人的地方当时属于乌孙;而粟特地区在泽拉夫善河,粟特等于阿兰。所以齐思和的四阶段论应修正为乌孙——康居——阿兰三个阶段。郭平梁对肖之兴提出的不存在悦般时期的观点,又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悦般在东汉时期就已存在,匈奴西迁路线是经咸海、里海之南,到达波斯北境,由此向西北到达亚美尼亚,而不是经咸海、里海之北到达欧洲。著名的匈奴史研究专家林干先生认为,匈奴西迁第一站即迁往乌孙的游牧地区,第二站为康居,第三站为阿兰聊?奄蔡?。何光岳认为林说基本上符合北匈奴一部分西迁的路线。他进一步指出:东汉时,西域已被东汉政府牢固控制,北匈奴故地为鲜卑人占据,丁令也向南向西南威逼北匈奴,北匈奴走投无路,惟一的出路只有西迁。加之漠北、北疆及锡尔河以北草原发生轮替式大旱灾和蝗灾,使得北匈奴西迁者只得向中亚北部草原转移。当中亚北部又遭大旱,他们再向里海北部、黑海以北迁徙。西迁中,部分人带着老弱者留居乌孙,建立悦般国;部分精壮者则西征夺取康居,后又占领阿兰聊、东哥特和西哥特的草原地区。北匈奴逐渐西迁的长条地带,都在北纬43°~50°之间的亚洲北部广阔的大草原地带,正是二至四世纪古气候轮替由东向西分段大干旱的大自然规律造成的。这是很有价值的论证,揭示了匈奴西迁路线,又破解了西征的真实原因。
  
   总之,《北狄源流史》是一部关于北狄族研究的承上启下的新论新著。作者勤于搜集史料,善于选择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不拘成说,不少研究成果超出了前辈民族史家。书中某些见解虽然是一家之说,但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的今天,应该是有可取之处的,也便于学术界今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

《北狄源流史》,何光岳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