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营利部门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

2003-07-07 13:58:00 来源:博览群书 潘小松 我有话说

非营利部门研究是“公民社会”(CIVILSOCIETY)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非营利部门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称谓,比如“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以及“免税组织”等(邓国胜著《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页)。本文关注的是美国非营利部门,所以采用美国学界普遍接受的定义,即“非营利部门”必须符合美国税法501(C)(3)所规定的条件:为宗教、慈善、科学、公众安全实验、文学、教育、促进国家或国际间业余体育竞赛(其活动不涉及提供体育器材或设施)以及预防虐待儿童或动物而建立和运营的法人社团、社区金库(COMMUNlTYCHEST)、基金会,其净收入不是为了保证使私人股东或个人受益,其实质性活动不是为了进行大规模宣传或影响立法[除非(H》项下另有规定],不以公共职位候选人(或反对者)名义参加或干预任何政治选举(包括出版或发表任何声明)。简言之……必须满足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必须以非营利为目的,即具有501(C)(3)项下列举的一项或多项目的;其成立完全出于非营利目的;其经营主要为达到规定的非营利目的;不得为个人谋取利益,即不给……能对该组织施加实质影响的人提供任何不适当的利益;不得参与竞选,即不支持或反对任何公共职位候选人;不得参与实质性游说活动,即不对立法进行实质性的支持或反对([美]贝奇·布查特·阿德勒著《美国慈善法指南》,NPO信息咨询中心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4-5页)。美国非营利部门的实体机构包括医院、大学、社交俱乐部、职业组织、日托中心、环境组织、家庭咨询服务代理机构、体育俱乐部、职业培训中心、人权组织等,这些组织的共同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属于私有,与国家相分离;自治;在时间和资金上接受自愿捐献。 洛克菲勒三世半开玩笑地将非营利部门称为“看不见的部门”,“因为它不像政府和市场那样容易辨认。无论怎样,非营利部门指私人的、不进行利润分配的、独立的部门,有某种‘志愿’的成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主任莱斯特●N,萨拉蒙把美国非营利部门机构分成26类(行业协会、慈善组织、社交俱乐部等),这26类组织机构具有5个共同特征,组织结构完善;非政府;不进行利润分配;自治;支持公共事业。“符合这5个标准的一切组织都是美国非营利部门的正式组成部分。”这26类又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为会员服务(MEMBER-SERVING)兼顾公益;比如社交俱乐部、行业协会、工会、各种互利组织(MUTUAL BENEFIT ORGANI。ZATIONS)和政党。另一类主要为公众服务(PUBLIC SERVING);比如基金会、宗教团体、各种服务中心等。第二类组织是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的“非营利部门”,也是学者们侧重研究的领域。为公众服务的美国非营利机构不仅可以享受联邦、大多数州和地方个人所得税免征待遇,而且可以享受捐赠免税(TAX-DEDUCTIBLE GIFTS)待遇。除去未在国内税务署,(1RS)正式注册的非营利机构(根据美国法律,成立非营利机构无须政府批准;所以,非营利机构不必去政府部门注册,宗教团体尤其如此。因为不像注册机构那样需呈交年度报告,所以一般统计只好忽略这部分机构)和宗教团体,美国约有75万为公众服务的组织团体。1996年的数据表明,非营利部门的这一块支出约4330亿美元。目前美国一半的大学和医院、近2/3的社会服务机构、大多数市民协会、几乎所有的交响乐队都属于非营利部门。
  
  非营利部门在美国是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占美国总消费和总就业数的相当份额。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部门比较项目的研究发现:美国非营利部门构成5000亿美元的产业。1995年美国非营利部门的支出近5020亿美元,约占美国内生产总值的6.9%。美国非营利部门雇有860万名全职支薪员工,占全美非农业就业7.8%,服务业就业的16.5%,公共部门就业的46.7%。如果算上志愿者为非营利活动投入的时间,上述数字则更大(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叫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284页)。把未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机构和宗教团体算在内,,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数目约在160万。2000年,9/10的美国家庭向国内外慈善活动捐款。1999年,56%的18岁以上美国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2000年,44%的26岁以上美国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工作量超过9百万全日制雇员,工值2390亿美元(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叫非营利部门视界》,贾西津、魏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286-287页)。2002年,美国133家最大的基金会资产总额为一万四千九百八十亿美元。有“地方捐助的基石”之称的美国社区基金会总资产超过三百亿。2000年,美国社区基金会约550个。以上数字只是为了解美国非营利部门的规模提供一个大体的概念。非营利部门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远超出上述,举凡社会问题、科教文化、社区服务、美国价值观捍卫和宣传鼓动诸领域,几乎没有这些机构不参与或支持的。仅举社区基金会为例:社区基金会在美国慈善活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美国社区基金会的存在旨在让各地公民改良社区生活各个方面b社区基金会代表捐赠人的利益和目的,给捐赠人找社区慈善活动的目标。捐赠人捐给社区基金会的钱被用来设立永久基金用于慈善事业。基金开发所得又被用来资助当地非营利组织。这一过程明确一点:今日所捐对社区的明天仍有积极影响。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非营利部门的美国会是怎样的情形。2001年1月29日,宣誓就职甫9天的小布什即指示总检查长和教育卫生劳工等部长建立相关机构为宗教团体和社区项目服务。白宫自身也设立了专门办公室(THE WHITE HOUSE OFFICEOF FAITH-BASED AND COMMUNITYINITIATIVES)。布什说:“我的政府的目标之一是给公民的参与精神注入活力。”’政府永远也不会被慈善机构和社区组织替代。但是,‘当我们美国遇上社会问题时,我的政府首先去找宗教组织和社区组织,这些组织已证明自己拯救、改善人们生活的能力。” 本文拟从美国自治传统人手,通过个案实证论述非营利部门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美国非营利部门起源于自治的传统1620年颁布的《五月花号公约》就明确写着最早抵达新大陆的人“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J·艾捷尔编《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赵一凡等译,海南出版杜2000,年3月版第5页)。美国非营利部门日后的发达是美国特有的文化和历吏的产物。美国强烈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使美国人天生对集权反感,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都如此;美国人不太愿意依赖政府来解决社会问题,情愿通过志愿活动来解决困难;“社会发展先于政府的历史使人们愿意接受集体提供公共需要的模式,而不愿求助于政府的权力。”美国人一开始就关注宗教自由,警惕政府干涉宗教信仰,这就为私人参与公益活动提供了空间。很多早期的诸如卫生保健、教育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非营利组织是作为这些宗教机构的附属开始活动的。美国社会是移民社会,社区有自己的文化准则和运行机制,这是非营利组织大量产生的条件之一。此外,“非营利组织的法律程序非常简便”。美国社区在政府成立之前就存在了;社区解决大家关心的问题,。人们必须自己应付各种难题,结果发现以志愿的形式同邻居结成组织很有效。美国人早期慈善活动本着帮贫扶弱的精神工作,在社区改良之外扶贫助弱,非营利组织渐渐壮大。十七世纪初期北美殖民地采用了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的《英国慈善法》(THE ENGLISH STATUTE OFCHARITABLE USES)。这一时期也是英国人向美国大规模移民的时候。“所以可以说,美国的公益事业和思想是与殖民开发同步发展的”(资中筠著《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4页)。
  
  到十九世纪,美国非营利部门发展为如下团体:互助社、改良运动组织、社会服务组织、教育文化机构、慈善基金会等。托克维尔观察美国市民(公民)生活后写道:“美国人不论年龄多大,不论处于什么地位,不论志趣是什么,无不时时在组织社团。在美国,不仅有人人都可以组织的工商团体,而且还有其他成千上万的团体。既有宗教团体,又有道德团体;既有十分认真的团体,又有非常无聊的团体;既有非常一般的团体,又有非常特殊的团体;既有规模庞大的团体,又有规模甚小的团体。为了举行庆典,创办神学院,开设旅店,建立教堂,销售图书,向边远地区派遣教士,美国人都要组织+个团体。他们也用这种办法设立医院、监狱和学校。在想传播某一真理或以示范的办法感化人的时候,他们也要组织一。个团体”(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2月版下册第635页)。研究美国非营利部门的美国学者把殖民地前后的非营利组织定为四个发展阶段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从1860年代美国内战起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美国的慈善活动从个人行为转为更有组织、更大规模的活动。期间美国国会于1917年通过一项重要法律(THESECOND REVENUE·ACT);此法有里程碑意义。该法允许美国公民把个人所得课税的部分免税捐给慈善机构。免税待遇无疑鼓励美国人捐助慈善事业。“这项法律反映了美国人普遍相信:支持私人慈善活:动应该得到允许,甚至受到鼓励。”大约同一时期,另一项税法以及宪法第十六次修正案规定非营利组织活动本身享受免税待遇。这一阶段参与非营利事业的一种思想倾向认为,是社会机制的不公正导致贫穷;非营利组织应当“把重点放在治理那些不公正的根源,使机会更加平等,这就导致不同程度的社会改良,特别表现在从制度上普及教育、解决种族问题的方案以及敦促政府改进福利政策等。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美国……两极分化加剧……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到慈善公益事业上,逐步形成一套机制和行政规范,为二十世纪繁荣发达的基金会等公益事业奠定基础”(资中筠著《散财之道》第25页)。现在衡量非营利组织的标准之一便是组织机制的完善与否,而二十世纪美国“公益事业革命”的表现之一就是组织管理的渐趋完善。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各阶层志愿服务呈增长趋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为第四阶段,公民广泛参与民权运动、环保运动、妇女运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等。资中筠教授在论述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兴起与发展”时从物质基础和社会转型两个方面侧重分析了二十世纪美国公益事业“是十九世纪的美国和至今美国以外的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原因:南北战争后的工业化和技术发展造就了富翁,“如何花钱成为大问题,这是美国二十世纪初以来独特的现象,也是大规模公益事业的丰厚而持久的物质基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改良含有较浓厚的平民主义色彩。“进步主义”主张在不改变美国现有制度的前提下恢复“自由民主的优良传统”。面对底层劳动者的不满和社会主义思潮,“有远见的企业家”主动加入社会改良的潮流。“最方便、最现成的手段就是发扬捐赠的传统,使其更加有组织、有目的,达到最大的效果。”结果是,非营利机构在美国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美国共有一百六十万非营利组织,总支出6700亿美元,占CDP的9%。非营利部门雇员近一千一百万(占全美支薪雇员的7%);有志愿者六百三十万(占支薪和志愿雇员总数的11%)。纽约市一地就有八千多个非营利机构,资产超过二千七百八十亿美元,支出九百九十亿美元。美国非营利机构每天为需要各种援助的美国人提供帮助,受益人群分属不同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很难想象美国社区没有教堂、健康诊所、施粥处、博物馆、医院、大学或公民组织会是怎样的情形。“9.11事件”发生后,非营利组织迅速伸出援助之手,纽约的社会服务人道援助机构为受难者提供食宿、提供咨询并组织了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文化艺术机构(几乎都属于非营利部门)为缓解人们的惊恐做了大量工作。慈善机构为纽约人和纽约社区募集大量资金,支持灾后各种工作。这只是比较近的一个例子。总之,美国特有的自治传统等因素使美国非营利机构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美国各种非营利组织是最能揭示“美国特色”的领域之一。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视界》的萨拉蒙说:“现代社会无论政体怎样,都重视保护人的基本权利,使他们免受老弱贫穷之苦,从而维护社会文化价值观。早些时候,人们通过自力更生、自发的邻里相助以及家庭关系等诸形式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复杂,现代社会需要结构更完善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国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有些国家是政府来保证公民最低收入、最低限度的卫生保健、住房、文化生活和其他生活需要的。另一些国家则是私营企业或私人慈善机构承担了人道需求的大部。还有些国家更复杂些:公、私合力;
  集体、个人共办。
  
  美国在这方面的情况按萨拉蒙的说法就复杂些。个人主义传统、对中央集权的敌视使美国人“反世界潮流而动,不采纳政府包办福利的方法,让私营部门扮演相当角色。”结果是社会福利领域公私混合,非营利组织大行其道。“事实上,美国社会福利制度根本不能称其为制度,只是经济需要的现实、政治传统和意识形态压力之间一组特别的妥协。”我们可以借此话来理解美国非营利部门的成因。美国人让私人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部门来扮演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角色,服务的对象却是公众,而不是私营经济里分配利润的人群。这些组织不只是在社会福利领域里发挥作用,并且在文化传播、政治鼓动、社会和谐发展诸方面发挥作用。
  
  美国非营利组织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特点:私营、自治、不分配利润、志愿、公益。非营利组织在美国的产生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政府和企业回应社会需求不力的原因。美国人认为民主社会需要促进个人之间的合作,也重视多元的发展,自由的选择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非营利部门不是美国独有的。别的国家也存在解决社会福利的问题,尤其是所谓“民主政体市场体制”的国家。“但是,非营利部门在美国社会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是不容置疑的。可以怀疑美国非营利部门是否像理论上讲的那样众望所归,但很清楚,这些机构的存在被认为是美国社区生活至关重要的部分”。美国非营利部门是“公民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