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剑桥的文字很多,关于剑桥的情绪却更深,当我试图从书柜里找出几本和剑桥有关的读物时,我发现搬出来的原来是一抱情怀。这样一叠有形有状的物品贴着某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标贴,小巧精致不事张扬,细看来,不是云乡水影,倒是苔痕深处印着的“康桥”二字。
小桥流水,月华流照,先民的情歌潺潺流经家门口的小河,过山、过海,遥远他乡的河水同样奔唱着诗人的迷醉,也许是拜伦,但是徐志摩说,那是康桥。康桥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大到一座叹息桥可以有那么多的传说,大到当我站在思源河畔,发现有一闸水域晕染的居然是康桥的情绪。
起初可能是一个广东人将CambndRe译成为剑桥,因为当地方言还保留着“cam”。的古音,桥却是义译,两相混合着用,在翻译里也算别具一格。徐志摩将其发音为“康”,写出来一系列关于康桥的文字,和着他的爱情故事,将几代人的阅读培养出了“康桥见情”的习惯,“剑桥”却是身份证上的名字,另外包含着一些学术的意味,剑桥大学是绝对不会被叫成康桥大学的。
刘兵先生将他在剑桥做访问学者时的一些文字结集出版,取名“剑桥流水”,其义自见。按后记里的说法,还颇有点“流水账”的取义。以为是一本英格兰玫瑰式的软语温香还配有大量的图景照片,隐隐青山迢迢流水,流出来的却是11个博物馆、几个实验室,教堂、墓地还有些学院的体制和掌故。我没有去过英国,听形容,仿佛如此繁密的文化聚集就是当地的日常生活。的确也可以想见,因为这群位于欧洲西北外海的列岛,对世界科学与文化曾产生过如此重要的影响。书的副标题为“英伦学术游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辛苦了脚力还要辛苦一下脑力,一页一页翻,熟悉的名字和场景,权当一场科学史的考试。——你还认得我吗?
某君出门在外,回来说,想家了,听着艺人的笛子,骑着车直愣愣地差点掉沟里,这是我听过的一则动人的“走神”经历。而如果可以在英伦,可以在文化氛围如此浓厚的情境下,天马行空地走神随想,那实在是要令人艳羡不已的。
先是要看,看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和传说中马克思惯用的书桌联想到科学文化的传播要旨;看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以及人类对经度的追索联想到科学普及的形式和意义;看剑桥和牛津的科学史博物馆的建立运作联想遥远故乡。这一路走来,看了不少,想了不少。
后是要听,在书店听讲座,在剑桥听讲座,在学院听科林斯讲座,在剑桥听两门课。某次刘兵来我学校做一个题目类似女性主义和科学研究的报告,提起在剑桥时曾参加一个女性主义研究的读书小组,称自己是惟一一个听完全程的男性同胞,书里提供了一张照片,一圈人围坐,只空一张椅子,我猜想,这就是他的“座位”了。书里提到的一个名为“文学与科学”的讨论课引起了我的兴趣,牛顿派的诗歌、牛顿与笛福、自然史与殖民主义的诗歌以及磁的隐喻,我设想不出这样名字怪诞的讨论课具体是怎么个内容,颇为好奇。看过听过想过,还要继续感受。
我始终无法想象出大名鼎鼎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的情景,虽然听过很多描述,甚至包括它的门票还很贵。也许是万神庙的感觉?牛顿、麦克斯巍、法拉第、卢瑟福、达尔文……神灵创造了心灵的世界,可是想想,再想想,这个世界原本是什么都没有的呀,操持着和前人差别不大的口音,生活在他们的智慧空间里,你要不要诚心叹服呢。连素来以脑子写文章的刘兵也在这册书的不少章节里冥想感性起来,你就可以知道剑桥的魅力有多大。
书里图片很多,彩色的黑白的。如果让我选,最有现场感的是爱迪生的电灯泡;最具微妙情感的是李约瑟研究所门口的通道,画幅右下角的花坛上有蓝色的标牌:李约瑟的骨灰葬于此处;最漂亮的还是叹息桥。表现欧洲文化的游记很多,本想套用熊秉明一个著名文章的题目,写一个“看刘兵看”,讨巧却不贴切。《剑桥流水》与其说是个游记,不如说它是个工作笔记。旅人看着风景,想着自己的会心之事,“看”表达着一种不介入的对峙,这里是一个参与其中的过程,刘兵带回来了一个他世界里的剑桥。
(《剑桥流水》,刘兵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