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2003-09-07 00:00:00 来源:博览群书 王 淼 我有话说

中国传统历史的本质即是一项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学问,历史不过是政治史的代名词,这种历史视角是“自上而下”的,它只注重宏大的历史叙事,注重对重大事件和精英人物的研究,其弊端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忽视了更为广泛的民间社会和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繁复已逐渐使民俗从历史的深巷中走向了鲜活的世俗人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以传统的眼光去看待复杂多变的历史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了,一种新的历史学观念也就应运而生。赵世瑜教授的《狂欢与日常》一书即是对这种新史学观念所作的一次认真实践,是作者长期关注世俗文化、研究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结果,其副标题名为“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即是以明清以来韵民间庙会为切人点,在揭示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基本特征的同时,描绘了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风俗画面。本书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它跳出了历史即政治史的狭窄圈子,“把以往忽略的基层社会的历史、普通民众的历史、日常生活的历史和民间文化史掸去灰尘,重新放在适当的或者显要的位置”,以一种“自下而上”的眼光重新审视和改造了政治史学范式下的传统历史研究领域。
  
  《狂欢与日常》一书分“概说、地域研究、个案研究”三个部分,、既包括综合性研究,也有以地域划分的重点研究和个案分析,最后还附有关于理论和方法论的讨论。其具体内容涉及了庙会与基层社会组织、乡土社会的经济发展、民间法、以及与官府之间的各种纵横复杂的关系,囊括了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研究,所反映的则是新史学“从问题到实证,再从微观研究上升到理论概括的基本过程”。新的史学观念业已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仅仅由一些“大人物”和“大事件”书写成的历史往往只能造成一种表面的喧嚣,而只有沉默的大多数和那些毫不起眼的民间生活才是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真正构成。应该说民间庙会与祭祀所包涵的传统文化含量是非常高的,它传递了一个时代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既是大众集体心理和外在行为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个时期民间宗教信仰状况的具体体现。在文化归属上民间宗教无疑属于小传统之一部,因为它首先即是一种非官方文化,“强调实践并通过口头传承,受到多数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生活密不可分”,,具有通俗化、群众化和口语化之特点,而且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很难一概而论地认定其中的从属,民间宗教既为社会上层利用或改造,同时民间宗教观念也向社会上层渗透,形成一种复杂的互动,反映了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中国民间宗教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其总体意识倾向于实用性,但又并非一句实用心理可以囊括,在宗法社会的法律力量无法深入到基层的年代,民间宗教信仰代表着普通民众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而且为他们的各种精神需要大开方便之门,对于芸芸众生具有精神上的慰藉与行为上的实用功能。传统庙会的狂欢精神是对传统世俗生活的一种反动,是传统生活节奏中动的一面,是传统压抑生活的一个宣泄口。所谓“以娱神为借口,以娱人为目的”,即可见出庙会对于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社会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既是÷种精神需要,也使大众声色犬马的欲求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其狂欢精神和全民的反规范性既是原始文化精神的遗存,“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被利用来冲击文明社会强加给人们的礼教桎梏”。即如作者所论:“在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活动、特别是被扭曲了的理性活动,需要非理性的活动加以调节,非理性的形式中可以潜涵着一种理性的目的。”庙会所达到的正是这样一种理性的目的。历代统治阶级对待民间宗教的态度一直是非常矛盾的;他们一方面想对民间宗教加,以利用,通过消纳整合使之成为一种愚弄大众的精神工具,另‘方面则对其抱有高度的戒备心理,而且一旦它与儒家的行为规范发生冲突,还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打击。所以在事实上民间宗教就形成了一种禁而不止以至无法禁止的局面,其结果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民间宗教)不仅构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体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一动,一平常一非常,正是我们的生活节奏。”
  
  如果说《狂欢与日常》的前三部分为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新体例,我个人更感兴趣的倒是书末所附的关于理论以及方法论的探讨。由于传统历史即政治史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使得传统历史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传统史学巳无法传递出更为丰富真实的历史讯息,史学家也就不得不致力于对历史细节以及历史表象背后的东西进行重新探索与解读。在此赵世瑜教授所认同的新史学首先是一种“开放的历史学”,其基本基调是:“我们关注占人口多数的普通民众,代表着一种人本主义观念的变革”,所以这种历史学注重个别性和差异性,注重整体的历史观念,注重田野调查,“对建立普遍法则不屑一顾”,而且把历史包括的范围扩大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学科之间不再是壁垒森严,而是相互打通与印证,对历史抱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探索的姿态。英国诗人勃莱克尝言“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自下而上”看历史丰富了传统历史的叙事方法,使之摆脱了平面、线状的单调与单薄,使得历史更加贴近民间,更加接近其本来面目。
  
  (《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赵世瑜著,三联书店出版杜2002年4月版,26.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