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道德如何突破

2003-10-07 00:00:00 来源:博览群书 郝 峰 我有话说

从可以谈个人奋斗开始,各种励志书、成功学就开始流行,到今天已经蔚为大观,每个书店都在最醒目的地方陈列各种各样的“成功学”。
  
  从内在性格的锻炼,到外在环境的营造,与成功有关的各种因素,或者综合讨论,或者分项细说,或从古代名人立言,或借洋人名头,或编或译,或文字或漫画,经过做书者一二十年的努力,可以说几乎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各种成功学书籍虽还占领着各个书店、书摊的显要位置,在各种排行榜占着一席之地,但也大量进入五元一本的行列。前者说明市场份额依然巨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要有人类,应该就有成功学著作的市场;后者说明市场淘汰太快,书市总有好书出,各领风骚几个月。成功学肯定是做书者长久追逐的主题,但是如何找到新的卖点、新的思路更为不易,更伤脑筋。
  
  中国青年出版社刚推出了一套“新世纪高素质青年综合能力训练教程系列丛书”。此丛书中以“教程”为名给人严肃规正的感觉,以明快的节奏分章节地一步步从细节开始教你如何做,而后将各个环节分步骤解剖,从可操作性上告诉你如何做。没有情绪的渲染以收心理暗示之功,只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按行动步骤给予读者指导。
  
  这一系列中有本《青年办事能力训练教程》,书中提出了学会办事必须解决的五大心理问题、必须提高的六大重要素质、必须掌握的六大办事技巧,然后一项项地教你学习,教你突破自我。虽然也有类似书籍这样编排,但以办事为主线的还是不多。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教你突破道德困境。
  
  该书把道德问题作为学会办事,走向成功必须突破的困境。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树立了一个新的训练目标——解决极端的道德观念对办事的影响。
  
  作者认为,道德困境产生的主观原因是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就是说,人既有利益的物质需要,又有道德的精神需要。是这两种需要的冲突产生了道德的困境。而道德困境产生的客观原因是现存的社会条件不能满足大家的全部愿望,就是说无法既满足利益的物质需要,又满足道德的精神需要。这就需要从中做出选择——突破道德的困境,如何不受道德的约束和困扰去追寻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有经济学理论可供参考,且是获过诺贝尔奖的理论。因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第三者利益”的插足而使违反道德可以获利,遵从道德不仅得不到好处,反而可能会吃亏。
  
  有社会运行的永恒逻辑可为借鉴:任何时候,只要忽视了个人的利益、责任和激励,那就意味着这一社会正在被腐蚀。
  
  有圣人之言可以听取——“不患寡而患不均”。利益分配的原则决定着道德的水平。
  
  在经济人世界,道德本身也存在付出和收益。道德也要收益,行善的最终目的是利润,道德不排除利益。
  
  具体如何做呢?这就需要选择了。中国老祖宗有“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外国老祖宗有十九世纪的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边沁的“快乐测量法”。
  
  既然道德也是获益的,那么比较起来也比较容易了。但道德毕竟不是其他的东西,是容易困扰人的,在摆脱的时候还要注意到副作用。所以预期利益的后果应该是有确定性的和长期的,而且应该是能较快获得利益,还要考虑机会是否再生。为一时利益牺牲人格,要想找回自己的人格就难了,副作用很大,所以突破道德这一困境的时候,必须慎重。这个度如何把握,作者没有交代。可能的确很难量化操作。作者举了一些案例。
  
  提出的案例有诺伊斯和摩尔从公司“偷”出技术创立英特尔的例子。诺伊斯是公司的总经理,摩尔是公司研究部主任,该公司研究部的技术人员发明了一种芯片,诺伊斯和摩尔看到了这种芯片的价值,就拿了这个芯片跳槽出来,创办了今天的英特尔。现在英特尔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公司,而他们原来的公司则只是一个注脚。这个芯片的利益应该是值得为之突破道德困扰的,但这个选择还是带有风险的。
  
  一般的成功学书籍都是教大家如何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何激励自己,如何养成成功者的良好习惯,如何勇敢应对各种状况……从突破道德来引向成功却很少提及。这个问题是不是没有人研讨?前几年出了本美国人写的小书叫《道德的力量》就是从道德困境写起的,它描述了面对选择的各种考量,最后是教人们一步步选择道德。突破道德,给自己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而社会受的伤害最终还是会转回到自身。道德为社会建立了一个比法律更加广泛深入的规范。这个规范一旦突破,一旦崩溃,自己的一切利益也都毫无保障了。
  
  去年美国爆发的安达信事件,并由此引发的信用危机给美国社会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美国人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里说制度解决不了道德的风险。市场经济不是把人都作为经济人就可以的,还更需要建立广泛的信用制度,既有制度的约束,也更需要道德的约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一致在呼唤信用,呼唤职业道德的建设和推广。孔子说的简单,人无信不立。
  
  现在的确存在不讲规矩、不讲道德容易获益,容易获得成功的情况,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间的灰色区域,我们也容易利用这种灰色为自己的非道德辩护,摆脱掉“是否道德”的追问。但“潘多拉的盒子”真的就这么好打开?
  
  一部讽刺著作《厚黑学》竟作为经典教材,常销不衰,我们还需要如何突破?假酒、毒米充斥市场;混凝土的防洪大堤没有钢筋;刚铺好的水泥路能把汽车陷进去,道德还要如何突破?做书者在挖掘新的卖点时,不可以不慎重。
  
  (《青年办事能力训练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6月版,20.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