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教三大新观念

2002-05-10 09:32:00 来源:书摘 周明星、曾令国编著 我有话说

观念是灵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正确的观念,才会有有力的行动和积极的效果。
  
  万事都是如此。家庭教育更是如此。
  
  下面是家庭教育三个最重要的家教观念。
  
  一、重成绩,更重素质
  
  根据社会现实,我们必须看重成绩,但是我们更应看重素质。
  
  这是因为素质对孩子的将来显得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分数仅仅反映一个孩子的某一侧面。
  
  而且孩子的变化很大,今天他某门课成绩不好,不等于永远不好。
  
  仅仅看重分数,会扼杀人才。
  
  许多孩子可能考试成绩一般,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同样需要这样的人才。
  
  《文汇报》有一则报道: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高材生,无论多么难的数学题,他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列出解题方程。但他有一个小缺陷,就是不喜欢繁琐的演算。因此,他的解题程序是正确的,但答案却往往小错不断。考大学时,他因为这个缺陷,以几分之差落榜。
  
  中国的大学拒绝演算不正确的学生入学。
   
  于是,孩子的家长把他送到西方。一所著名的大学接收了他。
  
  在大学一年级课堂上,任课教师被这个爱提问题的中国学生问得瞠目结舌。
  
  在实在无法给出回答的时候,这位老师请全班同学起立,为这个中国学生鼓掌。他为有这样能把自己问倒的学生而自豪。
  
  第二年,这个学生成了校长助理。
  
  举这个例子不是说,演算不重要,而是想再一次说明,单纯看成绩,会扼杀孩子的发展。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发展。比如说,关心孩子的思想、道德;关心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帮助孩子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相应的社会交往能力,当然也包括进行智力教育,提高学习成绩,等等。
  
  一句话,重成绩,更重素质。
  
  二、让孩子自由地发展
  
  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动手,常把家中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
  
  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来的金表也当作玩具拆开了。
  
  妈妈气坏了,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来家访的老师。
  
  没料到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又不失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
  
  于是,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了冲动的创造力。你不应该打骂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老师接着说道:“现在还可以补救。你和孩子一起去钟表铺吧!让孩子在一旁观看钟表匠如何修理。钟表匠就是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理费就当作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满足了。”一番话说得孩子的母亲心服口服。“陶先生,谢谢您!谢谢您!”连声不绝。
  
  原来,这位老师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把教育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曾经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虽然文章写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但其精神实质对家庭教育是很有借鉴作用的,特别是家长们可以从中体味到“自由”“自由地发展”的真谛和威力。
  
  中国留学生高钢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当他把儿子送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他的感觉就像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人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看了他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4年级的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这位儿子的家长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那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这位家长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儿子的家长严声厉色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家长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他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家长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连他自己都有点发懵,一是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这位家长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他30岁。
  
  这位家长的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地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儿子和他父亲两人为狮子和豹子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儿子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做父母的十分高兴地发现,他的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这位家长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他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这位家长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三、优点要鼓励,缺点少重复
  
  很多家长会有这样一种体会,常常家长的一个微笑和一个赞赏,胜过一切;孩子对你的一句赞赏话常常会十分感动。
  
  孩子的心理是特别敏感的。请设想一下,一个孩子经过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的父母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催促作业的脸,他的心理会怎样?他会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
  
  如果孩子遇到的是一张微笑的脸,得到的是赞赏、夸奖、鼓励,他的心情一定会特别好,学习积极性就有可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说清:微笑面对孩子,并不是放任自流。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很不听话,很差,找不到可以表扬的内容。真的找不到可以表扬的内容吗?不会的!如果孩子现在学习很差,学习兴趣不高,只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分析他的学习问题,分析他的学习方法,让他有所提高,对这个提高给予及时的赞赏、夸奖和鼓励,这个孩子无论多差也会逐步向前发展的。
  
  无论多差,只要有一点进步,就是可喜的进步,就值得家长赞赏、鼓励和表扬。
  
  始终用微笑来对待孩子,这是教育孩子的关键。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教授在没有对一个班上的同学做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告诉这个班的老师,哪些学生具有特别聪明的天资。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真的变得特别聪明了。因为老师对著名的罗森塔尔教授的话深信不疑。他们认为这些学生是聪明的,他们用赞赏、夸奖、鼓励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在这种态度环境中,孩子确实进步特别快。
  
  请相信,成功的家教中绝没有当头棒喝、泼凉水、指责、埋怨,而只有赞赏、夸奖和鼓励,以及偶尔的适度批评。
  
  一定的批评对孩子可能是良好的挫折教育,能培养他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过度的批评可能使孩子灰心丧气。而错误的批评完全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请家长深信,最大的前进动力还是来自于表扬,要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同时赞赏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要相信你的孩子会成材。
  
  (摘自《家庭教育新区》,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定价:29.00元。社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编:10071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