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国人对小官儿的印象往往深刻于对大官儿的。因为照常理,同志们多工作在局级以下单位,虽说如今处长比处女还多,但具体到一个单位,谁也不敢不把处长当回事。处长的言谈举止,非常具有代表性。所谓干部形象,在群众眼中,差不多就是处长、科长的形象。局长、部长的形象,只能据此推断,难免有照猫画虎之虞。
说到小官儿的腔调,同志们是耳熟能详的。据我观察,小官腔儿往往比大官腔更官腔,在抑扬顿挫之间,特别能显示出作为领导干部的风度和气质,特别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对于大官而言,靠语言塑造形象的阶段已经过去,再装腔作势反而显得幼稚浅薄了。小官儿则不然,他们身处下级,单位的成绩,自己的政绩,一小半儿靠苦干,一多半儿靠胡说,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才有好前程。所以小官儿们往往最重讲话,也最爱讲话,有事没事总要把处里的同志聚在一起,讲上几句。上级有指示,照例要及时传达;上级没指示,就自己琢磨几条指示,所论无非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具体措施、几个关系、若干要求之类,听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多是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没几条真正有用的。但小官儿乐此不疲,一则惟其如此才像领导,才有派头;二则非不如此不足以让上级机关了解自己;三则不讲大话也无话可说,无事可做,总得制造一点儿事情,才显得不虚度光阴。
小官儿官不大,但深得官腔三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否则自己那点儿经不住群众研究的底细就露馅儿了。不论何时,维持神秘感是第一要义。通常的情形是话到嘴边留半句,既可藏拙,又可给人造成莫测高深的印象,同时还培养了群众遇事揣摩的好习惯,使他们学会领会领导意图的本领。传达上级指示,他们喜欢在关键时刻停一下,然后略事斟酌,说:“本来下面几条只传达到处级,但考虑到与同志们工作有关,我还是破个例,跟大伙儿说说吧。”其实,所谓只给处级享受的什么鸟待遇,在互联网上早已爆炸半个月了,谁还稀罕?但处座这么一说,大家还是不得不装出受宠若惊的神色来,不然不是太不给处长面子了吗?
刚来单位的大学生,多迷恋自己的口才,对处长的话到嘴边留半句,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所以常常留下处长“口拙”的印象。其实,处长在表现“口拙”时是区别对象的。在下属面前,照例要“拙”一下,普通话说得太好,表达过于流畅,反而显得不像领导干部了。但在上级领导面前,特别是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能玩“留半句”的把戏,那会给领导留下拙嘴笨腮、能力太差的印象。所以一到局里汇报工作,处长普通话说得倍儿溜,而且一套一套的,绝无哼哼哈哈、这个那个、喝茶咳嗽、毛巾擦脸、交头接耳、放屁撒尿这些毛病。要三十分钟汇报完毕,决不拖到三十一分钟,干净麻利得要命,让领导觉得这样的干部要是再不提拔,就太对不起党的事业和群众的愿望了。
小官儿的“口力劳动”能力,胜过“脑力劳动”和“手力劳动”能力,这是群众不服的。但小官儿不以为然,觉得能“想”怎么样?能“干”又怎么样?闷葫芦煮饺子,肚里有数领导没数,还不是白干?群众“有意见”怎么样?“不服”又怎么样?咱有铁嘴钢牙一副,有通向领导的羊肠小道儿一条,谅群众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所以,小官腔儿不仅要继续打下去,还要努力打好,打出新的花样,以崭新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
诗曰:
千锤百炼嘴巴功,
一句一顿假大空。
做的何如说的好,
开掘仕途见彩虹。
(摘自《浮世杂绘——小人物系列杂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定价:12.00元。社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邮编: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