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夏天过后,蒋介石只作间隔式的露面,这种露面旨在给人留下一种蒋介石始终处于身体健康、一直控制局面的印象。而事实上蒋介石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患了多种疾病,行动困难,住在“荣民总医院”。几次露面是在宋美龄的精心安排下进行的。
1969年夏天以后,蒋介石因为病情危重无法到前台视事。他所以在病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仍能在报纸和电视上昙花一现,完全是宋美龄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才不得不采取的宣传手法。
蒋介石第一次在报纸上露面,是蒋氏的三孙孝勇和方智怡结婚时的奉茶的照片。
蒋介石自1969年8月从政坛上悄悄隐去,已经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忽然无影无踪了。那时,美国的《华盛顿邮报》上已经公开刊载了一条来自台湾的电讯,赫然标题竟是:《台湾秘不发丧,蒋介石确因猝遭车祸而死》。
由于有了来自美国的这条爆炸性新闻,台湾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一时难以控制。那时蒋介石因病大权旁落,初出茅庐的蒋经国毕竟代替不了蒋介石。作为蒋介石的政治夫人,宋美龄对外界越来越离奇的传闻心焦如焚。可是,这时的蒋介石正在“荣民总医院”里进行治疗,几经疾病的折腾、身体早已失去了支撑能力的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公开出来,以他的行动公开辟谣。当然也不可能让病体沉重的蒋介石真正站到公众场合,来表明他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机会,那就是蒋介石的三孙蒋孝勇在这个时候结婚了!
宋美龄知道,依照浙江奉化老家的旧俗,孙儿在结婚的时候,是一定要向他的祖父和祖母奉茶的。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旧礼仪。宋美龄感到蒋孝勇的结婚,不仅可以给当时正在生病的祖父冲冲晦气,同时,更有政治上大可加以利用的价值。于是,她就精心策划和安排了一个在“荣民总医院”奉茶的仪式。
那时的蒋介石,已经坐不起来了。可是,因为蒋孝勇和方智怡前来奉茶,他必须要支撑起来。
那一天,宋美龄命人将蒋介石的病房布置一新,而且又搬来了几扇漆黑的画屏,以作为拍照片的背景。当蒋孝勇和方智怡乘坐的轿车来到“荣民总医院”时,蒋介石在侍卫们的搀扶下,坚持坐在一张宽大的太师椅上,来接受孙儿蒋孝勇和孙媳妇方智怡对他的“奉茶”。宋美龄精心安排的这一“奉茶”仪式,前前后后也只不过三五分钟。可是,当场拍下的一幅珍贵照片,却在日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照片刊登在台湾官方报纸《中央日报》上,居然起到了平息谣传和安定人心的奇效。特别是照片上正襟危坐的蒋介石和衣饰华贵的宋美龄,读者根本看不出他们的脸上有什么不悦之色。宋美龄利用媒体所作的宣传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蒋介石第二次公开露面,也出于宋美龄的精心安排,但知情者在事后多年向外界证实:1973年11月,蒋介石接见国民党十届三中全会主席团时的新闻照片,虽然公开发表的初衷也在于平息朝野的舆论和猜疑,可是那一次蒋介石确是不得不出现。
因为,作为一党的总裁,国民党的中央全会,蒋介石不能到会出席的本身,就已经向世人暗示着他的体力不支。如果蒋介石在这次会议中间一直不肯露面的话,那么蒋介石究竟是否真正活在世上的疑问,就会再次成为海内外舆论的焦点。甚至弄得不好,还会生出蒋介石已经被人谋杀的新闻来。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第一夫人”决定让蒋介石在医院的病房里,以接见大会主席团成员的方式,表示他现在不但还活着,而且仍然控制着国民党的党权。
蒋介石当时那种身体状况,即便让他坐在“荣民总医院”病房里的椅子上,一一接见大会主席团的三十多位成员,也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那时蒋介石的心脏病正处于危险期,几乎分分秒秒都要处在心电图的严密监控之下。所以,当姜必宁等医疗小组的成员们,听说宋美龄要蒋介石在医院里接见主席团成员的消息时,大吃一惊。姜必宁甚至想去向宋美龄面陈蒋不能接见代表的意见。可是“特别医疗小组”的召集人王师揆却劝阻了好心的姜必宁,因为他非常清楚宋美龄的性格,只要她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任何人也休想劝阻。
这样,一场蒋介石接见主席团成员的大型活动,便在“荣民总医院”里紧张地筹划着。到了接见那天,难题竟然摆在了宋美龄的面前。蒋介石因为病久体虚,即便让他坐在一张椅子上,面对那些许久不曾见面的国民党大员们,也必须摆出一种身体健康、精神健旺的神态来才好。不然的话,他即便接见了主席团成员,也无法和那些人一一握手。特别是蒋介石的右手无力,连抬也抬不起来。自从患病以来,他始终想用写毛笔字的方式来恢复手的力气,然而每每都以失败告终。如果蒋介石仅仅不能握手,倒也罢了,因为那些主席团成员,都是蒋介石从前的旧部袍泽,光见面不握手也不会引起非议。关键的问题是,让蒋介石独自坐在椅子上,他的右手也会因为乏力而自动地垂下来,给人一种右手失去控制能力的印象。
好在宋美龄正在愁肠百结的时候,蒋介石身边一位精明的侍卫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用透明胶带,将蒋介石的右手牢牢贴在沙发扶手上的建议,宋美龄这才找到了解决蒋介石右手下垂的妥善办法。
蒋介石的第三次公开露面,是在蒋孝武的女儿蒋友松周岁生日的“全家福”上。
当时,刊载在台湾报纸上蒋介石含笑怀抱重孙女的照片,曾经让许多不知内情的人们,都产生了种种蒋介石身体很好的错觉。因为任何人都不会从蒋介石可以抱孩子的大照片上,看出蒋介石是个正在生着重病的垂危病人。可是,就为了这张用于宣传的照片,宋美龄和她身边的人,不知煞费了几多苦心。因为蒋介石那无力的手臂根本就不能抱孩子,可是,宋美龄还必须要求他将孩子抱在怀里。好在那位官邸摄影师很善于在瞬息间抢拍全家欢乐的一瞬,当蒋孝武刚把孩子放在蒋介石怀里的一刹那,摄影师就已经神速地摁动了相机的快门。这样,在短短的几秒钟里,蒋介石已经完成了这幅可能产生许多轰动效应的“全家福”照片。
蒋介石的第四次公开出场,是宋美龄精心安排他出场的最后一幕,也是蒋介石生命终结前夕最难完成的一次露面。
如果前三次都可以弄虚作假的话,那么惟有美国驻台“大使”马康卫与蒋介石见面的新闻,是决然无法作伪的。因为此次是美国人马康卫在卸任前最后一次面拜蒋介石,是一次地地道道的官方重要活动。蒋介石再像前几次那样俨然稻草人那样,呆呆地默坐在椅子上,肯定是不行的。他不但要端端正正地坐在沙发上,而且还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面对美国客人才行。
更重要的是,这位美国“大使”马康卫想拜见蒋介石已非一日之念。他见蒋的用意决不仅仅是礼节性的辞行,另有一层含意是想借此机会,试探蒋介石的身体究竟是否如外界传说的那样将要不久于人世。这也正是白宫急于想了解的事实。蒋介石如果一旦接见马康卫,决不能像前几次接见家人或者旧部那样,可以马马虎虎拍张照片,几分钟即可草草了事了的。
宋美龄和蒋介石都知道,蒋在接见美国卸任“大使”的时候,不但要与他握手,而且还必须要与他进行一定时间的谈话才行。否则这位美国人会感到蒋介石是在冷落一位外国“大使”。
当时蒋介石虽然已经离开了“荣民总医院”,回到了士林官邸,他的病情也有了些许的好转。就在宋美龄决定让蒋介石接见这位美国人的时候,蒋介石的心脏开始出现了间歇性停跳。这是最危险的信号?如果让蒋介石接见马康卫,甚至要坐在那里与客人进行长达几十分钟的交谈,会不会在脱离心电图和各种先进心脏监视仪器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病变?如若一旦发生病变,这种责任又由谁来负责?
宋美龄也知道在这种时候,蒋介石是根本不适于接见一个即将卸任的美国人的,可是,那时蒋介石和宋美龄都希望在白宫仍然留下一个蒋介石的身体很好、能够继续维持美国在亚洲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的神话,所以,在这位第一夫人的坚持之下,最终还是决定让重病中的蒋介石接见马康卫。
好在这次接见的30分钟里并没有发生医疗小组担心的心脏停跳。
这无疑是个奇迹?这是蒋介石自1969年生病躺倒以后,第一次坐了这么久的时间,而且又必须不断回答外国人向他提出的各种难以解答的问题。蒋介石这次所以冒险完成了接见任务,应该感谢宋美龄。当时,蒋介石心里没底,面色惨白,担心应付不了局面,反而让美国人看出了他的伪装。可是,由于有精通英语和美国国情的宋美龄亲自陪同接见,并且充当了他的翻译,所以,在美国人马康卫面前,夫妻俩所唱的这出双簧戏,总算十分艰难地上演并安全地落幕了。
虽然美国“大使”早已经从蒋介石那弱不禁风的体质上,还有他说起话来舌头发硬、对询问反应过于迟钝等迹象上,观察出这位多年不肯露面的国民党总裁,身体确实不好,一定是在染患着非常严重的疾病,不过,由于有宋美龄在旁的随机应变和左右逢源,致使马康卫在事后会见外国记者时,不得不承认说:“蒋先生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外界多年来传说的消息,大多都无事实根据。”
(摘自《蒋氏家族三代男人死亡之谜:来自蒋家“特别医疗小组”的报告》,华文出版社2002年2月版,定价:26.80元。社址:北京西城区府右街135号,邮编:1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