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唐德刚与张学良口述历史

2002-06-10 09:32:00 来源:书摘 郑重 我有话说

随着张学良的辞世,中国的一个时代结束了。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张学良,俱往矣,中国的那一个时代真的彻底结束了。
  
  一个标志着枪杆子的时代结束,可是笔杆子又忙了起来,重新聚焦张学良,多本传记、传奇、访问记又纷纷走上书架或见诸报端。
  
  但在众多有关张学良的著述中,惟独不见唐德刚的《张学良口述历史》。这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创口述历史,又以口述历史起家的历史学家,曾得到张学良的青睐,认为唐氏是为他撰口述历史的最佳人选,又是张氏被囚禁五十年中惟一接受采访的口述历史学家,为什么不见他用力多年的《张学良口述历史》呢?

  
  

“唐德刚是谁?文章写得好,正合我心”

  
  我和唐氏同为皖人,算是大同乡,故以“乡长”尊之。多年前,我们在上海相见时,唐德刚就给我讲过和张学良相识并采访张学良的经过。他在纽约市立大学执教时有一位叫傅虹林的学生,写了以《张学良的政治生涯》为题的博士论文,论文出版时,学生要老师为她的论文写一篇序。唐氏也是写序的行家,《胡适杂忆》就是为《胡适口述自传》写的序,胡氏的传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可是那个序读之令人铭记于心,久久难忘。而这一次,唐氏又是出手不凡,下笔数万言,写了一篇《论三位一体的张学良》。其要点是:没有老子张作霖,儿子张学良就发展不起来;没有儿子张学良,老子张作霖只不过是一个土军阀;没有儿子张学良引进留学生军事人才,老子张作霖的奉军只是土军阀的军队,不能现代化。父子相得益彰。唐氏的结论是:没有西安事变,张学良只能是个不同于老子的新军阀,成不了历史人物。
  
  唐氏的这一惊世骇俗的立论,张学良读了甚为欣喜,问:唐德刚是谁?文章写得好,正合我心。正合张少帅之心是什么呢?张氏自云:“过去人家都以为我是拾老子的余荫,殊不知老子还依靠我呢?”一九八八年,唐德刚到了台湾,张学良得知后,说:“我请唐德刚吃饭。”别忘了,张学良此时还在幽禁之中。从此,唐德刚秘密地走进张学良的幽居地,秘密地开始采访,赵一荻亲自下厨制作了可口的美味佳肴。唐德刚曾向笔者描绘他那时的心情:“为李宗仁写口述历史,其夫人郭德洁为我烧了一百六十多顿饭,赵四恐怕也要为我烧那么多的饭了。”他当时的那种得意之情,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里。
  
  那天中午,我们夫妇走进鲤鱼门饭店,唐德刚和夫人吴昭文已经等在那里了。
  
  “张学良来纽约,我就在这个饭店请他吃饭,就在那间玻璃墙的包房里,请袁世凯的孙子袁家骝、吴健雄夫妇作陪。”刚坐下来,唐德刚就告诉我。他知道这是我要和他交谈的话题。
  
  笔者:我记得你请张学良吃饭是在一九九一年,距今已经十年了,距你在台湾采访张学良已经十三年了,张学良口述历史搞得怎样了?
  
  唐:
说来话长,一言难尽,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不谈了,不谈了。
  
  唐德刚撰有《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在口述历史领域中,驰骋疆场,可谓是常胜将军,平时又是快言快语,连吴昭文都说他是没遮拦的“大嘴巴”,拿不下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也许是他治学之战中的华容道,既然不谈就吃饭吧。
  
  饭后,唐德刚用车把我们拉到唐府,参观了他的大花园后,喝着咖啡,我拿出录音机放在茶几上,他一看就说:“你真是记者的性格,有备而来,这事是非谈不可了。”
  
  笔者:一九八八年,你在台湾采访张学良,是张学良的主动,为什么没有深入下去呢?
  
  唐:
是啊,我们在台湾谈了多次,也录音好多盘磁带,那时我就认为张学良和顾维钧、李宗仁、胡适都不同,和张氏家族相关联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头绪纷杂,可以搞成数百万言的煌煌巨著,那时我将退休,准备专心搞好此事。但是正在采访的时候,台湾的报纸把消息透露出去了,说张学良讲东北话,唐德刚一口安徽合肥土话,两个人又都耳背,口述历史做得很辛苦,新华社参考消息也刊登了,这样就引起台湾方面的注意,说台湾有两百多名搞历史的人,亲大陆的唐德刚跑来台湾干什么?
  
  笔者:张学良在当时是什么态度呢?
  
  唐:
台湾有关方面给张学良施加压力,他害怕了,就对我说,德刚,我们俩写个联合声明,说你没有给我写回忆录,根本没有谈写回忆录的事,更没谈西安事变。我说,汉公,为了保护你,我不够资格和你一起发表联合声明,你是历史大人物,我算老几?我唐德刚和你张学良联合声明,我不配嘛。我对张学良说,我们分开发表声明。
  
  
“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笔者:你们到底有没有谈西安事变?
  
  唐:
谈了。我也把自己掌握的西安事变的史料说给他听,他既不自辩,也不否认,只是说:“不谈西安事变了吧。”我对他说,尽管有些史料大家都知道,惟有从少帅口中说出来,才是第一手资料,才有历史价值,但少帅一直隐而不宣。
  
  笔者:对西安事变,张学良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使他直到入土为安,还是终生封口?
  
  唐:
其中主因之一,是张学良有意维护对他极好的宋美龄。
  
  笔者注一:纽约版《世界日报》发表记者对王冀的专访,王冀说,张学良对宋美龄打心底里钦服,张学良曾称她“绝顶聪明”,还说中国近代史上找不到第二个像宋美龄的女性。有关西安事变,蒋介石、张学良、宋美龄、周恩来等人的关键密谈,少帅说蒋、周生前矢口不提,宋美龄绝不会说,他也不会说。但少帅说,其实没有什么秘密条件。外传有蒋介石的文字承诺,由少帅元配夫人于凤至带到美国,作为少帅的“保单”,少帅大笑否认:“大姐?于凤至?不懂政治,也不搞政治,没这事。”西安事变后,因宋美龄力保,张学良生命无虞,少帅说:“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提供这些材料的是王翼,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乔治城大学教授。王翼的父亲王树尝为前河北省主席,曾做过少帅父亲张作霖的总参议,为其左右手,也为少帅所依重。基于这层关系,王冀自一九九八年起,曾与张学良私下晤言近十次。少帅吐露了许多往事。王冀是否就是王一方?笔者未进一步考证。
  
  笔者注二:纽约版《世界日报》又一报道关于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关系,少帅生前透露说:一九二五年,东北军打败孙传芳,首次进入上海,少帅第一次和宋美龄见面,宋当时未婚,在上海是知名的闺秀。少帅一见面,立即为她出众的气质倾倒,惊为天人,称她美如天仙,与宋美龄还约会了几次。张学良说,若不是当时有太太?于凤至?,他会猛追宋美龄。大约同时,蒋介石也追求宋美龄,追得很凶,还跟着到东京,最后宋美龄选择嫁给蒋介石。
  
  对西安事变,笔者也看到一些别的资料。诸如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一行到机场。老蒋上飞机时,张学良突然决定送蒋介石回南京。老蒋劝少帅不要去以免自己为难,但少帅一定要去。
  
  国民党前立法院长梁肃戎是张学良东北的同乡,曾当面问张学良,为什么西安事变发生后要送老蒋回南京?张学良说:“好汉做事好汉当,做了后会如何处分,随便他,但我没有后悔。”
  
  笔者:你在台湾和张学良谈了那样长的时间,又有十多盘磁带录音,有没有做些初步整理。
  
  唐:
整理了。当时在台湾,我就写了两章,内容是少帅的家事和童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口述历史写法。他看了以后说,不要这样写,不能用李宗仁、顾维钧口述历史那样的写法,要我用第三人称。我说有的事只有从你的嘴里说出来才有价值,他说:“我认为有些事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从我嘴里说。”
  
  
张学良说:“你请我吃饭,我来”

  
  笔者:这次对张学良采访中断后,何时又取得的联系呢?
  
  唐:
一九九一年,张学良获得自由之后。我在采访他的时候,我就说,你已获得自由了,为什么还怕谈西安事变?他指指外面说,你看,国民党的宪兵还在监控我。我说,以后你完全获得了自由,就到哥伦比亚大学来谈你的经历,那时你就可畅所欲言了。张学良说,你这倒是个好主意。李宗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