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WTO,将给高考带来深层次的影响,特别将对我国大一统的高考制度形成巨大的冲击。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化,使国外的先进教育品牌会涌入国内,国外独资或合作办学教育机构也会在国内市场分一杯羹。随着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国内教育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2000年底,山东省教育厅曾组织了一个高校招生考察团到美国和加拿大考察访问。当到达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首府埃得蒙顿时,阿尔伯塔大学等7所高校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有关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考察团到加拿大的本来目的是考察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但7所高校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所关心的似乎不是这个,而是急切地向考察团介绍自己学校的师资、设备、环境等,诚恳地表示了与中国合作招收留学生的意愿。据阿尔伯塔省国际教育中心的官员介绍,多年来,加拿大已经把招收留学生当作高等教育的一个产业来运作,每年都可获得十分可观的收入。2001年初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高等教育展,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外教育机构和大学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代办所,抢滩中国教育市场已露端倪。
加入WTO后,我国高考将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高考的考试质量如何取得国际认证;二是国外考试机构进入国内后,我们如何管理、认证;三是我国的高考如何走出国门的问题。
为更好地适应WTO,我国在高考方面应制定以下应对措施:
第一,实行考试认证制度。大家都知道,在企业界有一个ISO9000认证,这是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证,已经被150多个国家所采用。它涉及航空航天、卫生、社会公共事业、信息管理等40个行业,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与企业产品认证不同的是,教育提供的是服务性消费品。我们引进认证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我国高考的自身特点建立一套招生考试管理体系。目前全球通过ISO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数量已达500多所(个),而我国仅有十几所学校通过了认证。要想尽快与国际接轨,我国高考机构和各类考试也应该尽早建立和实行这一类似的认证制度。
第二,同国外考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国家间的委托考试制度。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既要开放国内的教育市场,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又要借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输出与输入相结合。教育的国际化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只出不进”,而应当是双向的交流。我们不要坐等,应当走出去,开拓国外的教育市场,招收留学生或者办学。据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先后已有35万人出国留学,学成回国的有近12万人。同时,在这20多年中,外国人来华留学和进行培训的也达到了近35万人,与我们出国留学的人数基本相等。仅北京去年在这方面的收入就达9亿元之多。今后,国家将逐步取消对来华留学生的诸多限制,此外我国教育具有学费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扎实的特点,因而将对外国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我国的招生考试机构应积极开展与国外考试机构或大学相互提供教育考试的委托服务业务,为到我国的办学者和学生出国留学提供考试认定证明,从而促进国际教育和文化的交流与提高。
第三,改革考试内容,选拔适应产业结构的人才。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结构会进行大规模调整,资源分配发生结构性变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层次、专业方向也将发生变化,这必然影响到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的内容。考试部门应加大高考内容的改革力度,选拔培养出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来。最近,广东省预计加入WTO后将出现信息(技术)生物热、紧缺科目热、双语教学热、合作办学热和出国留学热等5个热点,他们对此制定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明确了34个“紧缺科目”专业为重点发展专业,努力使高等教育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这是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有力举措。在高等教育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问题上,高考部门应当予以积极主动配合,根据所需人才的类型,研究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为高校选拔出适宜培养的优秀人才“毛坯”。同时,大学也应注意这样一个动向,即过去外国留学生主要是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等,而现在的外国留学生也开始在我国学习金融、贸易等专业,所以大学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等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
第四,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省级政府为主的招生管理体制。为使高等学校更有利于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竞争,国家应进一步下放招生计划控制权,给各省和大学更多地招生自主权。国家应注重宏观管理:确定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教育质量的保证措施,规范大学的办学行为,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防建设和某些艰苦行业的人才需求。国家应把地方高校的招生计划统筹权下放给省级政府,同时,进一步加大中央直属部门高等学校在制定招生计划中的权限,逐步实现高校招生计划自主决定。招收什么专业,招收多少数量,生源来自何地等等招生的事宜,均由地方政府和大学去决定。高校招生部门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把权力部门变为教育考试服务组织,即组织学生的报名、考试和阅卷,为大学或国外委托机构提供考试成绩等委托服务。
第五,为终身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要想提高全民素质,必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核心,是使社会所有成员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地选择学习机会,从而进行自我提高。在新的世纪,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有其现实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首先,由于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快速变换,经济全球化和人类交往国际化的不断提高,社会成员只有不间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科技,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终身学习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社会的高度发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时空条件。在我国,提倡终身学习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还比较低,人口的素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且国家近期内又不可能对高等教育给予特大投资,高等学校不可能大规模扩招。即使给予特大投资,高等教育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提倡和发展终身学习,无论对在职人员的再学习,还是对高中后和初中后学生就业前的再学习,都是必需的。高考部门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为终身教育提供考试技术服务,建立和完善学历和学力考核认定制度。
(摘自《中国高考走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定价:18.00元。社址: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邮编: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