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年轻的时候,自己没挣钱,只是花父母的钱的时候,不懂得节约,只知道大把大把地花钱。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是少年不知钱滋味。多少懂得一些节约的道理,起码要等到自己挣钱的时候,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
此外,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生活的富裕与否,钱的多少与否,只是一个量的关系,要想懂得节省,需要有个质的飞跃。因此,不要以为穷就一定天然地会懂得节省,这是一种误解。
24年前,父亲脑溢血去世,我才从北大荒插队回到北京。家中只剩下孤零零的老母亲一人,我是被困退回京的,好不容易在郊区的一所中学里谋一个当老师的差事。记得很清楚,从学校里拿回的第一个月的工资是42元半,我交给了妈妈。妈妈把钱放进了装我们家金银细软的一个小箱子里,所谓金银细软不过是我们家的粮票布票之类。我看见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那是我待业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了的第一份钱,是我活到27岁时才在北京挣的第一份钱,是我长这样大才交给妈妈的第一份钱。
其实,即使到了那时我也依然并不懂得节省,只知道有了工资心里稍可舒展一些。真是这样的,有了一个月的工资,我心里有了些底气。这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在旧书店里看见有一套10卷本的《鲁迅全集》,20元钱。他知道我喜欢书,肯定想要这一套《鲁迅全集》,怕别人买走,便替我买了下来。20元钱买一套《鲁迅全集》确实不贵,但以当时我家的生活水平来看,20元将近占了我一个月工资的一半,刚刚交给了妈妈工资,我怎么好意思再要回将近一半的钱来买书呢﹖
我有些犹豫,心里却惦记着这套《鲁迅全集》。大概像所有孩子的心事都瞒不过母亲一样,妈妈看出了我的心事。她从装钱的小箱子里拿出了20元钱递给我,让我去买书。她说你放心,我这儿有过日子的钱,你不用操心?后来,我知道那是妈妈以前从姐姐和弟弟寄来的钱里一点点节省下来的。
回到北京,我买回家最贵的一个大件,就是这套《鲁迅全集》。
记得第二个月,我又买回一个书架。
人总是这样得陇望蜀,有了《鲁迅全集》,总想能有个书架就好了。买回来这套《鲁迅全集》,我一直放在我家自己搭的书架上。那个书架说起来非常寒酸,是在装面粉的柜子和窗台之间搭了几根竹竿,竹竿上铺上几层报纸。说起来也许更寒酸,我家从来没有一个书架,我从小就非常想能有一个书架该多好呀?那一直是我童年中一个奢侈的梦。
又是妈妈支持了我,让我买回这个书架。我记得很清楚,那个绿色角铁做的架子的四层书架要22元钱。是我的一个同学陪我到前门大街的一家家具商店,买了这个书架。我很笨,没法子搬走,同学骑着自行车,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抄起书架扛在肩膀上,帮我运回家。我骑着自行车紧紧地跟在他后面,那书架斜挎在他肩膀上的背影,总在我的眼前晃动,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
许多年过去了,几次搬家,家里原来的那些破家具几乎都被淘汰了,惟独舍不得丢弃这个书架。这在当时是几乎和一套《鲁迅全集》一样的价钱呀,对于我和妈妈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我知道,妈妈明白我从小就有这个愿望,为了成全这个愿望,她老人家要吃不少的苦。
那时妈妈管账,她把42元半经营得井井有条,沙场秋点兵一样让这42元半每分钱都恰到好处地派上用场,让这个已经破败得千疮百孔的家重新张起了有些生气的风帆。
那时,妈妈每天只买两毛钱的肉,还必须得我下班回来炒菜一起吃,而妈妈一个人在家中午只吃酱油咸菜开水泡米饭。
那时,3毛8分钱一斤的带鱼,妈妈也不舍得买,只有到逢年过节时才会买回二斤来尝尝鲜。妈妈熬的带鱼非常好吃,我常常想起妈妈熬的带鱼。也许,并不是妈妈熬的带鱼好吃,而是那时不常吃到带鱼,物以稀为贵吧。
那时,几毛钱一斤的水果,妈妈从来不买,她只买几分钱一斤的处理水果,在我还没有到家的时候,把水果上那些烂掉的、坏掉的部分用刀子剜掉,用水洗得干干净净,摆在盘子里等我回来一起吃。
有一次,妈妈洗好了、剜好了这样一盘新买来的小沙果,恰巧,我的几个学生找到我家来看我,我赶紧把这些小沙果拿进了里屋,我有些不好意思让学生看见我生活的寒酸。偏偏妈妈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她从里屋里把沙果又端了出来,招待学生们吃。我觉得很伤我的自尊,心里很别扭。
等学生走后,我向妈妈发脾气,赌气不吃那盘烂沙果。
妈妈听着,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吃着那盘烂沙果。
事后,我有些后悔冲妈妈发脾气。我虽然亲身经历着生活的艰难,但我并不真正懂得了生活,我不懂得生活其实是一天接连一天的日子,不管这每一天是苦是乐、是希望着还是失望着、是有人关心还是被人遗忘……都是要去过的,而要过的每一天物质需要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节省。节省和节约不一样,节约,是自己还有一些东西,只不过不要大手大脚一下子用完花光;节省不是这样,节省是东西本来就这么些,要在短缺局促的方寸之间做道场。节约,像是衣柜里有许多服装,只是不要光穿那些漂亮的豪华的衣服,要拣些朴素的穿;节省,却是根本没有那么些衣服,甚至没有衣柜,必须要将破旧的衣服补上补丁来穿。因此,我说节约是自我约束的一种品质,节省却是一门从艰辛生活中学来的学问,在平常的日子里、尤其在富裕的日子里是不会学到的。
那确实是妈妈的一门学问。
我是在妈妈这种学问的熏陶中渐渐成熟起来,渐渐懂得了生活。
一晃,就是妈妈去世10年的忌日了,我仅以此短文献在妈妈的灵前。
(摘自《我想起了忏悔》,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定价:9.80元。社址:北京东西12条21号,邮编:1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