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中国原子弹比较具体的计划,是在1962年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但制定这一计划的背景比较特殊,时间是1957年,那时苏联答应给予全面援助,并且已经有了具体的实施行动。然而好景不长,后来苏联由暗中到公开停止援助期间,二机部于1959年8月向中央提出了制造原子弹的新的设想:3年突破,5年掌握,8年适当储备。其后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这两种意见尖锐对立,争论的温度不断升高。反对搞尖端技术的意见,主要是出于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忧虑,他们认为研制原子弹困难太大,苏联的援助没有了,技术上有很多困难,国家经济困难,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的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无法保证,品种规格不全,新材料研究困难重重,搞两弹花钱太多,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影响了常规武器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应该暂时下马,等国家经济好转后再上。不能为了一头牛,而饿死一群羊。等等。这样的意见,因为分析得合情合理,也的确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7月下旬,主抓两弹的聂荣臻元帅也来到北戴河。当他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看出来一种对两弹研制怀疑犹豫的趋势正在扩大,深感不安。范济生当时任聂荣臻办公室主任,对那段时期聂荣臻的焦虑有所了解。范济生说,争论的背景就是,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中央各部定出一些条条来,有些需要调整,在这个情况下国防工业在北戴河召开会,会上会外有些同志觉得两弹困难太多,集体主张下马。聂老总是7月中旬我和他一起去的,首先听刘西尧汇报,以后又找了一些其他同志汇报。老总越听越觉得这个问题严重,就又找一些人座谈,一个是了解情况,一个是做做思想工作。聂总在会上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发言,基本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第一个是自力更生,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这是中央确定的方针,不能动摇。争取三五年内突破尖端,这是历史的任务,困难是有的,但我们有能力克服。第二个就是两弹为主,并没有排除常规武器的发展,我们应该继续两条腿走路,既搞常规,又搞两弹。老总还提出一些措施,一个是缩短战线,他主要提的是科研战线,这样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大家一同来攻关,我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在这里。再一个就是我们困难多,应该理一理,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我相信我们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林彪讲军队战时打仗,平时就是要搞装备,搞的话必须形成拳头,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是林彪提出来的。聂总还说:就是尖端武器不搞,在新型原材料、精密仪器仪表和技术力量分散的情况下,常规武器也上不去。那就只能搞步枪、轻机枪等等,如果这个也搞不出来,那只有靠梭镖了。
毛泽东对这个会议很关心,也注意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在这次会议之前,聂荣臻将一份日本军事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报送毛泽东。毛泽东当时正在杭州,10天后,毛泽东让秘书从杭州打电话转告聂荣臻: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比日本差得很远,我们应取什么方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并说八月毛泽东要找贺龙、聂荣臻等谈一谈。聂荣臻事后说: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指示,成为解决这一争论的契机。
刘杰说,1961年春夏的日子多难熬啊!毛主席、周总理的餐桌上几个月不见油水,连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吃不好饭了,这困难就太大了。在一些领导人的心中,疑问、忧虑随岁月的艰难而增长。不能说这些考虑以及下马的主张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在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少奇同志发言了,他说:原子能工业的现状究竟如何,是上好还是不上好,是否把情况摸清楚以后再定。按说当初搞原子弹是毛主席亲自拍板的,是毛主席的决策,但这个时候很特殊,很困难,他也要慎重,所以毛主席表示,同意少奇同志的意见,等调查清楚后再定。
李旭阁说,不要认为主张下马的人就没有道理,那是不对的。当时我们国家老百姓饿死了多少人!饭都没的吃,搞经济的领导人主张等经济稍微恢复以后再上,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聂荣臻 |
报告虽说送上去了,但聂荣臻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报告里有原子能工厂可争取于1962年至1964年先后投入生产,随后即可制造一般的原子弹这样一段对中央带有保证性的话,非同儿戏。究竟能不能落实?所以,这年10月,中央军委便指派张爱萍、刘西尧,和刘杰一起到二机部的厂、矿、院、所等建设与科研生产第一线进行实地调查。
聂荣臻的秘书周均伦说,1961年7月20日前后,聂帅去了北戴河。8月23日,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从杭州打电话,说聂师有关日本方面军事动向的报告,毛主席已经看了,对日本国内有关企图制造原子武器的争论比较重视,批示要几位老帅考虑,以后再议一下。这个报告是甘子玉起草的,甘子玉原先是中山大学的,1949年时就已经在广州参加革命了,但由于长江有战事,过来不安全,就转道香港,再经台湾回到大陆。后来有人就这一点质疑甘子玉能不能做聂荣臻的秘书,聂帅说,主要看本人的表现。所以,这个报告送上去,毛主席批示过之后,聂帅看了,又分头让几位老帅看了。但是,虽然毛主席支持继续把原子弹搞下去,聂帅不是还有些不放心嘛,就派张爱萍他们下去调查,一个点一个点摸清情况。
张爱萍说,中央政治局开会,政治局有些人提出了上马,也有人提出下马。有一部分人说,苏联专家撤退以后,我们科学技术不行,因为建国开始,我们的工业也不行,这个没有苏联的援助干不成,所以先下马,等我们国家初步建设起来以后再搞。一部分人就主张上马,主要是几个元帅,陈、聂、叶、贺几个元帅。陈老总在政治局的会议上说:哪怕把我们中国人的裤子当了,都要搞原子弹。刘少奇同志就提出来,现在不要争是上马还是下马,先要把情况摸一下,派人去调查一下,然后再来决定。大家同意。这个时候,在军委会议上传达了这个情况,陈毅和贺老总就叫我去调查。这个时候我就提出,我从来就只知道山药蛋,根本不知道什么原子弹。陈老总就冲我了,因为我们很熟悉,他说你不知道就学嘛,就训我了。我想了一下,我一个初中学生,我懂得什么东西?但中央决定、军委决定没有办法,我想总要有人个比我知识高的。正好,国家科委有个副主任叫刘西尧,他是大学毕业,所以我说是不是请刘西尧同志跟我们一起去调查,最后军委同意了。我们到研究所调查的时候,我们没让他们讲别的。他们开始是汇报,我说我们来是向你们学习的。我就问他们几个问题,我说第一个问题你们直接讲,你们研究之后,还需要给你们什么条件,给你们什么东西,你这个研究就成功?我说在什么情况之下你能把这个东西研究成,你需要国家帮助你什么?然后这样子你就很快拿出来,把这个东西研究成功。每一个地方一开始都是汇报,我们就告诉他们这句话:你们需要国家给你们什么条件,你最早的时候拿出这个东西,在哪一年,什么时候?然后他们根据这个就提出来,你拿什么东西给我,我们什么时候就能完成。到每一处调查,没有了解他们你研究什么样、我研究什么,没管那个东西,就是问他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就能够最早什么时候拿出这个东西。转了几个月之后,回来就写了个调查报告。这个报告经军委转给中央,就到了小平同志手里。小平同志就把这个报告批给毛主席,还有周、朱、彭真同志。就讲,这个报告很好,如果你们没有时间看,你们只看第一页和第二页半就行了。
当时曾有一种意见,就是原子弹暂时可以搁置起来,等到国家经济状况稍好一些之后再说,可以推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如果真是这样,那三五计划恰好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了,毫无疑问,历史的面目将会是另外一副样子。
刘杰说,这次调查我记得一共进行了差不多两个月。我陪同张爱萍同志、刘西尧同志首先在北京了解情况,同时再一个厂一个厂走,到西北,一直到矿山,到湖南选矿场,做了一番了解。那个时候整个工程的进展,那当然差得还比较多,但是总的来看,在苏联专家撤离以后,经过几年苦干,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进展。张爱萍他实际上不直接管这些经济的问题,他这一次去的时候呢,一面看情况,一面给大家鼓气,鼓劲,他到各地方都是很慷慨激昂的。1962年夏天,中央在北戴河召集工作会议。那个时候呢,毛主席曾经讲过一篇话,话里边就是说,现在当今的形势啊,虽然不是一片光明,但也不是一片黑暗。就是大家要有充足的信心,来更好的完成我们这个任务。在这个时候特别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提出了我们要处理好自力更生和依靠外援这个矛盾。所以,听了毛主席这个话,我就考虑,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个目标。这个目标以前也提了很多了。1959年6月20号,苏联提出来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模型。那个时候在庐山会议的时候,就曾经提出来了,总理提出来,我们自己搞原子弹要8年。那个时候呢,部里边党组就研究了,我们争取5年实现原子弹的爆炸。8年呢,进行储备。那个时候说5年,恰好就是1964年。第二次呢,就是1960年8月苏联专家撤走了之后,那时候也曾经讨论过,也曾经有预测,说我们争取看1964年是不是有可能。第三次呢,就是张爱萍同志、刘西尧同志,他们来检查了之后,就是在1961年,也提出来1964年。这就已经三次了。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就考虑,是不是可以定出一个目标出来。假如没有一个目标的话,很可能就是慢慢来了。在这个时候呢,就是散步的时候,遇见陈老总了,陈老总一见面就问,刘杰,你什么时候交货啊,我现在等得头发都要白了。他说我这个外交部长啊,就没有原子弹啊,这个腰杆子就不硬啊!要争取时间呐!陈老总说,你好好想想。后来陈毅又说,世界各国看中国两件事,一是粮食,一是原子弹。搞不出原子弹这个东西。别的都是空的。我一听这个话,就感觉到很有分量。再联想到过去总理在开会的时候,就多次谈到了这个问题。那个时候美国不断的来推断中国什么时候核爆炸,总理也不止一次在开会的时候,笑着说,刘杰啊,什么时候能核实验啊,第一颗核实验什么时候能进行啊?我和张爱萍从下面调查回来之后,去向林彪汇报,林彪态度非常坚决,说,原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所以,这就让我们认真考虑,现在应该提出一个比较肯定的目标,而不是过去预测性的目标。所以,那个时候呢,我就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在报告里讲,原子弹是世界上已经有了的,只是我们没搞过,没有经验而已。中国人有了四大发明,人家已经有了的东西,这规律难道我们不能掌握吗。后边呢又阐述了一下我们这两年来这个核工业和这个核武器进展的一些情况。我们只要是能够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争取1964年或1965年进行这个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还是有可能的。这个报告送上去以后,薄一波同志后来见到我说,毛主席看了这个报告,说很好嘛!
张爱萍 |
这之后,刘少奇主持会议,由罗瑞卿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原子弹研制的情况。刘杰也参加了汇报。刘少奇说,1964年能爆炸很好,如努力了还不行,1965年也是好的。但不努力就不对了。当汇报到原子弹技术的复杂性和高度综合性,靠一个部门很难完成任务,需要全国各方面的配合,中央应有专门机构抓时,刘少奇提出:各方面的配合很重要,中央要搞个委员会,以加强这方面的领导,现在就搞,否则就耽误了。你们提出个方案和名单,报中央批准。刘少奇知道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尖端工作,所以说话留有余地。
会议结束后,罗瑞卿向毛泽东和中央写了报告,其中没有提1965年这个后限,而突出说力争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并且,为了保证实现这一目标,报告还提出了由周恩来总理任主任的15人中央专门委员会名单。毛泽东看了这份报告后,在第一页的空白边沿处批了15个字: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实际上,二机部的一切工作都是按1964年爆炸这个目标做的。刘正威说,罗瑞卿向中央的报告上,把最迟1965年爆炸这一句留有余地的话删掉了,只说定在1964年炸,这也是聂荣臻的意见。那么毛主席就批示了,很好,照办,这就成为一种决策了。刘杰回来传达时就老讲,锣鼓点越敲越紧了。设立中央专委会,历史证明它的作用的确太大了,周总理亲自挂帅,那可不一般啊。
中央专委除主任由总理周恩来担任外,还有7位副总理和7位部长级领导,即副总理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以及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等。
(摘自《原子弹调查》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定价: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