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完全获胜的民族解放战争,不仅打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更成为自1840年以来屡屡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民族屈辱史的终结。这次战争促使台湾在分离50年之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中国在抗战中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一。今天深入探讨这一成就对于祖国统一大业仍有其重要意义。
中国抗战为台湾回归创造了历史契机
1894年,日军怀着侵华的宿愿,出兵中国。腐朽无能的晚清政府终于在战败之后被迫与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台湾人民悲伤欲绝,“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表示誓死反对,“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让台”。随后,全台同胞自发组织起来,与进台日军展开了殊死的保台斗争。吴汤兴、姜绍祖率义军血战新竹,吴彭年等300民众与日军大战彰化,徐骧、王德标死于嘉义,重创日军。终因双方力量悬殊,台湾同胞的保台斗争在坚持数月后归于失败。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期盼台湾回归祖国的信念却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台胞心中。
在此后近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海峡两岸的人民为了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进行了无数次的努力和斗争。台湾境内,抗日复台武装斗争此伏彼起,绵绵不绝。这些抗争虽然给殖民者以沉重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终未成功。大陆方面,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早在1895年创办兴中会时,就大声疾呼要“恢复台湾、巩固中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33年,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在一次讲话中也指出,今后一定要“驱逐日本出境,光复朝鲜,收回台湾”。然而由于为日本等列强压力所迫等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国民政府的复台计划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至抗战爆发前,两岸光复台湾的努力似乎进入了山重水复的境况。
1937年,日本得陇望蜀,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被迫展开了持久的、全面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台湾光复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执行蒋介石的方针,使得日军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轻易地占领了整个东北,并屡屡觊觎华北内地。经地周密的准备和谋划,六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终于爆发。“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国民政府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对日妥协方针的彻底破产。此时政府已陷入无路可退的境界,只得背水一战,率领民众奋起抗日。1938年4月1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表明了收复台湾的决心:“台湾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在地势上说都是我们中国安危存亡的生命线,……必须针对着日本积极侵略的阴谋,以解放高丽、台湾的人民为我们的职志”。这标志着国民政府对台方针同战前相比已发生了重大转折。
“九.一八”事变之后,美英等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及以日制苏等原因的考虑,一直对日本在中国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欲灭亡中国,直接触犯了美英等国的在华利益。随着战争进程的深入发展,美英等国被迫渐渐改变其原来的对日政策,开始支持中国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宣战,世界反法西斯战线正式形成,美英为了利用中国的力量吸引日军绝大多数兵力,以减轻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主动要求废除以前同中国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华特殊权益,并大力支持中国收复台湾事业。这无疑为台湾回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两岸人民并肩抗战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人民也是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决定力量。抗战爆发后,同根同宗的两岸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战争已把两岸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胜则共存,败则同亡。所以,这一时期两岸民众同仇敌忾、相互支援、共同抗日的信念和配合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加速了战争获胜的进程。
其一,更多的台湾同胞直接到大陆参加抗日战争 长期以来,岛内的抗日斗争屡屡失败,血的教训使得台胞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若要救台湾”非先从救祖国(中国)着手不可。欲致力台湾革命运动,必先致力于中国革命之成功。待中国强大时,台湾才有恢复之日,待中国有势力时,台人才能脱离日本强盗之束缚”。所以,抗战爆发后,岛内爱国志士认为复台时机已到,便纷纷渡海参加祖国抗日行列,与大陆同胞并肩作战。整个抗战期间,“据估计,在大陆参加抗日的台胞共有20多万”。他们在大陆组织革命团体,宣传教育民众,聚集革命力量,组建抗日武装。当时,在大陆较有影响的组织有台湾独立革命党、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台湾青年革命党、台湾国民革命党、台湾革命党等组织。其中,以台湾独立革命党影响最大。全面抗战爆发后,该党将党章宗旨修正为:“为团结台湾民族,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者在台湾一切势力;在国家关系上,脱离其统治,而返归祖国,以共同建立三民主义之新国家”。同年冬,该党在大陆组织筹建“台湾义勇队”,以实现其“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斗争目标。在大陆各界的支持下,1939年2月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开始了军事训练、医疗救援、收集情报、宣传教育、策反日军等活动。义勇队于1943年6―7月间在厦门曾对日军三次突袭,导致日军损失伤亡惨重。因为“这是台湾人对日本人的武力攻击”,所以给予日军以极大震动。台湾义勇队因其为抗日复台作出的特有贡献,而“被视为是台籍同胞参加祖国抗战的代表,也是台湾同胞拥护并支持祖国抗战的象征。
其二,岛内的台湾同胞以各种方式牵制日军,配合大陆抗日 抗战期间,台湾是日军侵华的大后方。岛内同胞为配合大陆抗日,想尽一切办法在岛内牵制日军力量。他们“炸矿山,焚油池,毁铁路,以英勇之行动牵制敌军与台湾之内”。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接二连三的反战暴动。1938年3月,数千名被抽调到大陆作战的矿工在台湾宜兴发生反战暴动。他们进攻日军司令部,焚毁火药库,携带劫夺来的大量军火,退入阿里山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年夏,台共领导抗日志士炸毁日久留米储油库,守卫日兵死亡10多人,伤60多人,焚毁平时可供六年之用的汽油,给日人以重大打击;同年10月高雄、六甲等地数百工人袭击日警数十名而发生反战暴动;1939年10月基隆300余名被征往大陆作战的壮丁发生暴动,杀死日军145名后退入山中。这些暴动,都沉重打击了日军,并牵制其很多军力。比如,1937年为了平定台湾民众暴动,日本“调三个师团到台湾镇压;后来因为革命的广大台胞,在深山集结,酝酿大举,又仓惶地再调一师团回台协防”。
其三,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大陆同胞鼎力支持台湾光复斗争 “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呼吁“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驱逐日寇出中国!”率先表达了为中华民族进行抗战的决心。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鲜明地提出:“废除与日本签订的条约”,收回被日本所占领土。国共合作实现后,中共的这些主张,立刻传遍全国,对于鼓舞全国人民收复台湾的信念,无疑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和《群众》等报刊持续不断地向广大民众介绍台湾的历史、地理概况及日寇在台湾的暴行和台湾同胞的抗争,以唤起大陆民众对台湾光复的支持和参与。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具体地参与并指导了台湾民众在大陆的抗日复台工作。比如,在台湾义勇队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帮助并参与了义勇队的很多工作。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日工作时,亲自为义勇队队员作了关于抗战形势的报告,还亲自指导了台湾义勇队抗日复台的具体工作。
国民政府乘势而为促使台湾回归终成现实
抗战爆发以来,随着两岸人民复台热情的高涨,祖国统一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国民政府顺应民意、乘势而为,在抗日复台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国民政府适时地宣布废止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为台湾光复奠定了法理基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国际形势出现了对中国抗日有利的局面。国民政府趁此时机,于1941年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并郑重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从而在国际法意义上确立了废止《马关条约》、收复台湾的地位。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了自己抗战到底、收复台湾的决心和勇气,既鼓舞了两岸的民心,又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赢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其次,国民政府大造声势,将人民抗日复台的斗志和热情进一步引向高潮 1942年4月间,陪都重庆掀起了一个声势颇大的光复台湾宣传运动,国民政府一些军政要人如孙科、陈立夫、冯玉祥、梁寒操、马超俊、康泽等,或发表广播演说,或出席宣传集会,或撰写纪念文章,阐述台湾对中国的隶属关系和收复台湾的意义。4月5日,陪都各国际文化团体举行了台湾光复运动宣传大会,孙科出席并作了《解放已在目前了》的讲演;4月17日为《马关条约》签字纪念日,陪都再一次举行纪念大会,章渊若代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吴铁城发表《我们应如何认识台湾》的演说。其后,孙科6月28日在国民外交协会的演讲及7月7日纪念抗战五周年的文章中都明确宣布中国要收复甲午战争以来的所有失地。6月刘峙在《中央日报》福建版也发表了《怎样解放台湾同胞》的文章。这些活动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对光复台湾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再次,在外交上,国民政府抵制少数国家压力,据理力争,迫使国际社会承认台湾归属中国 随着中国抗战复台工作的步步推进,在纷纷赞同战后台湾应归还中国的国际舆论背后,也传来了一种不和谐的声音。1942年8月,美国《时代》、《生活》、《幸福》等杂志起草的《太平洋关系备忘录》中提出,鉴于台湾在太平洋中的位置极为重要,可以作为国家舰队的停泊之处,因此,对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不应该还中国,而要由国际共管。此文11月在重庆《中央日报》刊出后,立即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警觉和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11月3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举行记者招待会,着重声明:“中国应收回东北四省、台湾及琉球,朝鲜必须独立。……日本所侵据之地均应交还原主。”1943年1月,时任立法院院长的孙科,针对美刊的言论,在重庆《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强调战后中国收回满洲和台湾是不可动摇的目标,对国外谬论进行了有力驳斥。1943年11月,在中美英三国召开的开罗会议上,中美联合起草了其中含有“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等,当然应归还中国”内容的草案。在26日下午中美英三方讨论该草案时,英方将“当然应归还中国”改为“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这一改动遭到了中方的强烈反对。中方与会代表王宠惠据理力争,毫不退让,与英国外交部次长贾德干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在美方的调解下,会议维持了原草案内容。12月1日,由中美英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正式公布,其中规定:“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无疑标志着国民政府抗日复台的努力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另外,伴随着抗战胜利曙光的接近,国民政府还及时地设置复台工作机构,将复台工作引向实际接受阶段 这些机构主要有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直属台湾党部筹备处(1943年4月之后正式成立党部,1945年9月之后改为台湾省党部)和国防最高委员会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它们先后开展的工作主要有:编译收集有关台湾的材料;着手培养各方面负责接受台湾的专业人才;着手起草、修正有关接受台湾的计划纲要和草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正式签署的投降条款等国际性法律文件,国民政府作为中国中央政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台湾回归的接受工作。台湾――被日本掠去奴役半个世纪的游子,终于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摘自《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