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旅游中的六种体验过程

2007-02-01 12:36:00 来源:书摘 朱相远  我有话说

体验文化与体验经济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最近提出的新概念。笔者认为,应将这个新概念,引入到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中。这将会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我理解的体验文化,就是指通

过人的感觉器官与思维能力,对所经临的环境与过程,进行体会与感验。比如,人们到一个景区旅游,就是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景区的各种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从而获得美感、情感及快感。如果体验的结果是负的,那这次旅游就失败了。

我们各项旅游的内容,无一能脱离体验文化。自然风景旅游,是体验山峦、湖泊、海洋、草原、森林等各种奇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旅游,是体验名胜、古迹、寺庙、园林、宅院、水乡、小镇等的人文风情与文化遗存;民俗旅游,是体验少数民族、异国风光、农村生活等原生态的民情习俗;探险旅游,是体验登山、穿越沙漠、漂流等冒险的艰辛与惊奇。

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基本取决于游客体验的结果。一个景点吸引力与客流量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游人体验效果的差异。体验结果还是最好的口传广告。体验好或不好,皆能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决定旅游景点和项目的成败。

因此,任何旅游景点和项目,都要在体验文化上下功夫,惟有让游客的体验满意了,产业才能发达。这就是体验经济的内容。

游人是如何体验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的?我们只有弄清这个体验的过程与细节,才能调整好景点和项目,从而使游人满意而归。我总结出大概有6种体验过程:

第一,视觉体验。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通过两眼直观体验到的视觉效果,是体验的首位。所谓“吸引眼球”,就指这点。景区的形象、色彩、层次、变幻等,每个角度都是一个画面。为何叫“景观”,就是供视觉观赏的。湖光山色、姹紫嫣红、金碧辉煌、流光溢彩……都是视觉效果。最终若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体验,那就是十分成功了。不少景区在布局与色彩上,常画蛇添足,不伦不类。明明一个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观,偏要立几只人造的白鹤,或建个红亭子,真是大刹风景。这就是不懂体验文化的视觉审美。

第二,听觉体验。让游人通过两耳,体验听觉效果。常年生活在繁华都市中的人,耳际总是充满高分贝的嘈杂噪音。他们最希望到景区能获得听觉的宁静,或日常生活中听不到的天籁之音。“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这种听觉体验。阵风引起的松涛,泉水的叮咚,山溪的潺潺,海浪的呼啸,蜜蜂嗡嗡,秋虫唧唧,山道上的马蹄声,水上的浆声,山村中的鸡鸣狗吠,等等,皆使游人产生特异的听觉体验。为了聆听寒山寺的新年钟声,每年有上千日本游客,专程到苏州体验《枫桥夜泊》的怀古意境。

第三,嗅觉体验。“好风一阵送香来”,荷的芬芳,桂的馥郁,菜花的醉人,芦苇的清新,松脂的凝重,海潮涌来的鲜腥,寺庙大殿中沉香的肃穆,焚香的缭绕,餐馆中酒的醇香、菜的油香,乡村里袅袅炊烟的糊味,甚至马粪的腐味,牛羊的膻味,等等,不同的气味,引起游人不同的嗅觉体验,能留下沁人心脾的难忘记忆。

第四,味觉体验。任何旅游活动,皆离不开吃喝。口味的体验令人兴奋。泉水的清纯,茶的浓苦,酒的醇厚,新鲜水果的香甜,各种菜肴的酸、甜、苦、辣、辛、麻、鲜,等等。一日三餐及零食的口味体验,是体验文化的重要内容。有些旅游团,不注意建立游客的菜谱档案,并适时进行调整。尤其海外组团来客,从广州经西安到北京、上海,各地的饮食虽皆十分讲究,但总是重复那几道名菜。外国人听说中国百菜百味,结果体验到的却是单一的口味。

第五,触觉体验。通过手、足、身体及皮肤的触摸感觉,也是重要的体验。有些景点挂了许多不准触摸的牌子,其实是不懂触觉体验。一些石狮的爪子,铜牛的尾巴,常被游人摸得铮亮。这是一种触觉体验。辛弃疾的“栏干拍遍”,就是用手触来体验历史的沧桑。北京的白云观,专门设有让游人触摸的石猴,道家就很懂得触觉体验。春风扑面,海浪冲击,涧水洗手濯足,泡温泉,卧沙滩,睡农家土炕,踩踏古镇的卵石小路,等等。都能体验到一种特殊的触觉感受,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六,参与感体验。许多旅游项目,如跑马,骑骆驼,垂钓,攀崖,登山,划船,漂流,野营,自炊,狩猎,采摘,农家乐等等,都是全身心的参与体验某种特殊生活。身临其境,从而获得一种参与感上的满足与享受。笔者曾建议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于红梅,让她到无锡小镇的沿河石块路上,在月下一边踩着不平的石块前行,一边拉《二泉映月》,来体验瞎子阿炳当年沿街拉琴卖艺的坎坷心程。这才能真正体验到《二泉映月》旋律的原创意境。

笔者介绍体验文化的新概念,是希望旅游业者能按这个新思路,来调整自己的景点与项目,从而能收到体验经济所带来的丰硕回报。

(摘自《北京观察》2006.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