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雪国(资料图片 李薇提供)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
这是川端康成《雪国》小说的开头,不论从视觉上还是心情上,都一下子把读者带入了豁然开朗的银白世界。
万事开头难。一篇文章的开头也常常使人绞尽脑汁。其实,《雪国》的开头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原来还有一个一页半的帽子,后来川端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删去了那一部分,才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因而不光小说有名,开头部分也成了很多人效法的榜样。
“县界”,日文原文用的是“国境”一词,虽然是指群马县和新县的县界,但这两个县在日本战国时代分属上野国和越后国,现在的县界就是以前的国境。“长长的隧道”是上越线的清水隧道,上越线连接群马县和新县。“信号所”是土樽信号所,现在成了土樽火车站,但依然客人不多,冷冷清清。再往前十公里左右,就是越后汤泽站了。
清水隧道9702米,在当时,号称东亚最长,为了挖掘这条隧道,当时的铁道省专门从美国进口机械设备,用了7年的时间,终于在1931年9月把隧道打通了。
在此以前,越后汤泽的人要去东京必须绕道长野,得花两天时间,开通后不到五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越后汤泽这个小镇,也由此迅速发展,变得比以前热闹多了,不少的东京人到这里来滑雪、洗温泉,与此相关的五花八门的服务行业也增加了。
越后汤泽车站位于新县南沼郡汤泽町,因为秋田县还有一个汤泽市,一般在新的汤泽前面加上“越后”两字,以示区别,小说《雪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位于三国山脉新一侧,面向日本海。每年冬季从海上刮来的季风受山岳的阻挡,形成大量降雪,所以是有名的滑雪胜地。这里温泉也很多,建有不少温泉旅馆。川端康成每次来越后汤泽,就是住在历史最悠久的高半温泉旅馆里。
雪国,原来并不是指某一个特定的地方,只要是雪多的地方就可以叫做雪国,在日本主要是指北海道和包括新在内的日本海一侧的地区。自从小说《雪国》出版以后,越后汤泽几乎成了雪国的同义词,一说雪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越后汤泽。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之作,从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别以《暮景的镜》、《白昼的镜》等题名,断断续续地发表在《文艺春秋》等杂志上,相互之间并没有紧密相连的情节,直至全部完成并经认真修改后,才冠以《雪国》于1948年汇集出版单行本。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国》被海外翻译最多,先后被译介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雪国》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写的是东京一位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一位名叫驹子的艺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
岛村是一个有着妻室儿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遗产,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邂逅了艺妓驹子,并被她的清丽和单纯所吸引,甚至觉得她的“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很干净的”,后来又两度到雪国和驹子相会。
小说就是从岛村第二次来雪国开始的。驹子的三弦琴师傅的儿子行男患了肺结核,叶子陪同他从东京乘火车返回汤泽,正好坐在第二次去会驹子的岛村对面。岛村透过车窗欣赏黄昏的雪景,却看到映现在车窗上的美丽的叶子,不禁喜欢上了这个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驹子、叶子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关系。
驹子温泉(李薇摄影)
驹子出身普通百姓,先是被人卖到东京当陪侍女,后来被一个男人赎身出来,打算将来做个舞蹈师傅生活下去。可是一年半后,那个男人死了。驹子只得住到三弦琴师傅家里学艺,有时也到宴会上表演助兴。最后为了给行男治病,不得不当了艺妓。但她的生活态度十分认真,她从16岁开始写日记,“不论什么都不加隐瞒地如实记载下来”。她也喜欢看小说,而且把读过的书都认真的记下来,“因此杂记本已经有十册之多。”她认真学歌谣,读书,练书法、三弦琴,她热情、纯真,还保持着乡村少女的淳朴,尽管沦落风尘,但不甘心,想要“正正经经地生活”,渴望获得纯真的感情,并把自己的全部情感都倾注在了岛村身上。甚至当行男弥留之际,叶子赶到车站哀求驹子回去时,驹子仍坚持为岛村送行,拒绝回去见行男最后一面。
但是,在岛村看来,“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她沦落风尘,为行男赚取治疗费用的行为徒劳,对自己倾注感情也是徒劳的。
与现实感很强的驹子不同,冷艳的叶子出场次数不多,也没有多着笔墨。她虽然对行男和弟弟充满爱意和关心,但她仿佛是一个绝美的幽灵,令人难忘、憧憬,却又可望不可及,最后在一场火灾中离开尘世。叶子没有生活原型,完全是川端创造的人物,虽然可以说是他理想中的女性,但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
有评论说,“作者在‘卑微’的驹子身上发现了‘美好的日本心’”。川端本人也说过:“也许有人会感到意外,其实贯穿全书的是对人类生命的憧憬。”也许,不甘命运的安排和对未来的憧憬,有时会成为奋起抗争的动力吧。
小说中笼罩着淡淡的哀愁,流露着难以排遣的孤寂和哀伤,让人不禁想到川端的身世。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从1岁到15岁,相继失去了父亲、母亲、祖母、姐姐和祖父。祖父去世前不久,他悲叹“我自己太不幸,天地间将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了。”天涯孤独伴随了他的一生。为了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哀愁,他阅读了《源氏物语》等古典名作,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川端于1920年考入东京大学英文科,翌年转入国文科,参与创办杂志,也发表小说。1924年大学毕业后,他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提出要以“新的感觉、新的表现方式和新的文体”来写作。
对人物心理刻画更加细腻、丰富的新文体和《源氏物语》等古典小说中所散发出的人生无常的物哀氛围相结合,把传统和现代巧妙交融在一起,构成了《雪国》缠绵幽怨、清丽空灵的风格。
“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这样的“物哀”,也就是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吧。
《雪国》不到8万字,却是川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它和《千只鹤》(1949-1951) 、《古都》(1962),因"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于196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日本人,也是继印度的泰戈尔之后获得该奖的第二个亚洲人。
今年2月,为了真实地体验雪国独特的风景和氛围,我们乘坐上越新干线前往越后汤泽。今年是暖冬,清水隧道的这边依然是葱茏的世界,同行的朋友担心,雪国如果没有雪,那不是观风景,而是杀风景了!
出乎意料,过了隧道,风景为之一变,面前是皑皑白雪。啊,不愧是雪国!但是,现在从东京下行的新干线穿过的不是清水隧道,而是大清水隧道,该隧道1981年建成,全长22221米,比原来的长了一倍还多,不但日本第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洞隧道,更让人有一种没完没了的感觉。不过,全程并不需要太长时间,从东京只要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
越后汤泽是个山中小镇,四周群山环绕,人口不多。因为小说《雪国》而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后来拍电影《雪国》时,也选这里作外景地,更是闻名中外了。现在每年有300万的游客前来,或滑雪,或踏寻小说中岛村和驹子当年的足迹。
我们住宿在高半饭店。它位于车站附近山麓的高坡上,到车站要走20来分钟,该温泉旅馆已经有近八百年的历史,第一代老板叫高桥半六,后来的历代老板也一直世袭着“高桥半左卫门”的名字,高半是从姓、名中各取一个字组成的。后来旅馆经过翻建,成了现代化的高半饭店,但还保留了很多传统成分,服务员是传统服装,房间也全部是和式的。川端当年住过的“霞间”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陈设依然如故,客人可以进入“霞间”,体会当年川端下榻、写作时的环境、气氛,也可以参观旅馆收集的有关《雪国》的图片资料和版本,还可以免费观看《雪国》电影。
饭店地处高地,从房间可以俯瞰整个小镇,神社、铁道、雪山,尽收眼底。附近的“驹子汤”温泉浴场也很受欢迎,这个浴场的名字来自《雪国》女主人公驹子,不知道当年驹子曾否入浴过?历史民俗资料馆,展览着驹子原型的照片,商店里出售各种各样和《雪国》有关的食品、礼物,《雪国》是越后汤泽的骄傲,也是它的卖点。《雪国》无处不在。
雪国周围山上树林密布,风景漂亮,最令我着迷的是“雪国之夜的寒峭”。川端对夜的描写很传神:
傍晚,“山沟天黑得早,黄昏已经冷瑟瑟地降临了。暮色苍茫,从那还在夕晖晚照下覆盖着皑皑白雪的远方群山那边,悄悄地迅速迫近了。”
入夜,“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川端写景抒情的妙处。不愧是大家,景如其文!
在这远离家乡的异域,在这雪国的冬夜,在这清澈的月光之下,入浴清心,把酒临窗,邀明月痛饮一醉,不亦解旅人之愁肠乎?
小说发表后,很多人当然地认为驹子有原型,岛村也就是川端。川端多次否认岛村就是自己。不过,我们还是能多少看到川端本人的影子。
至于驹子,川端并不否认原型的存在,但他又说,“因为和小说中的驹子相差太远,也许可以说不存在”。
既然有原型,那原型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后来的命运又怎么样了呢?搜求各种日文书籍的有关资料,可以基本勾勒出原型的人生轨迹。
驹子的原型叫五十岚和子,艺名松荣,后来结婚随夫姓叫小高菊。
1915年11月23日,松荣出生于新县三条市的一个铁匠家庭中,家里有五男二女七个孩子,女孩中她排行老大。孩子多,家里很感压力,为了减少吃口,十岁的时候,她被送到同是新县的长冈市学习艺妓。学习的过程很辛苦,她曾几次想逃回家去,歌舞练习不好,不给饭吃的时候也有。因为不能上学,她就自己学习写字、读书。十四、五岁的时候,她来到了汤泽町,做艺妓谋生。像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她很喜欢读书,有时在被窝里偷偷打着手电看小说。
1934年6月,川端康成第一次乘火车来到越后汤泽,他在高半旅馆结识了年仅十九岁的松荣,后来又几次来看她。
小说发表,并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好处,她依然做她的艺妓,只是有时客人专门指名,喊着“叫驹子的原型来”,让她很是反感。小说出版一年后,她读到了,不满小说中对她的描写,说我本来的心情更单纯。川端知道后,专门写了道歉信,寄来了小说,同时把小说原稿也送给了她。
1940年,松荣25岁时,不再做艺妓,回到故乡三条市。为了生活,她跟着小高久雄学习裁缝,后来两个人结婚。小高久雄比她小一岁多,因为骨髓炎,左腿膝盖以下截肢了。在她44岁时,因为没有生育,收养了一个10岁女孩。
她离开越后汤泽时,除了一箱书籍外,把日记信件以及其他物品都付之一炬,包括川端送她的小说原稿,以示彻底告别过去。据说川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她笑着说,“他成了世界名人了,送给我的书如果留着就好了”。
她曾对人说,除了叶子和一个不重要的人物之外,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都实有其人,发生的也几乎实有其事。
1957年第一次拍摄电影《雪国》时,摄制组曾请她回越后汤泽见面并听取意见。一开始她拒绝了,后来还是在丈夫的劝说下成行的。川端也曾来看望摄制组人员,但他们好像没有能见面。她是一个随和的人,有文学系的大学生要写毕业论文,来采访她的时候,她都欣然接待。
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月后,一份杂志刊登了关于她的采访。那时她已经52岁,记者的印象是圆脸,浓眉毛,清洁,依稀可以看出年轻时的清丽。记者也采访了她的拄着拐杖的丈夫。他说,战时,政府错发了通知,让他上战场,她当时真的很替他担心,他感觉到了她的感情,就向他求婚,这样两个人就结婚了。他们相濡以沫,从来没有吵过架,上了年纪,就像朋友一样了。
来雪国看望摄制组的川端康成 (右二) (资料图片 李薇提供)
至于和川端的关系,她说,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和他结婚,“作为一个艺妓,更深的交往是不可以的,我觉得我必须保持距离”。 但她确实喜欢川端,为了早早见到川端,不等他起床,就攀上积雪的崖壁,跑来见他,还替他生火烧水。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非常的单纯热情。
通过谈话给人的印象是,她对于艺妓的命运,虽然没有顽强抗争,但也确实不甘心,一直想换一个职业。
晚年的她,依然以读书为乐,喜欢井上靖的历史浪漫小说和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但她不读川端的小说,家里800册藏书中,只有川端小说研究者送的一本川端评传。
在川端去世前,有媒体曾想安排他们对谈。以前电视台也曾有意安排他们见面,但被她拒绝了。这次她破例同意了,大概是想见到他吧。遗憾的是,因为川端的自杀,对谈成为泡影。
据说,60年代川端康成曾来三条市,两个人在一个咖啡馆里谈了两个小时。是专程还是顺路?谈了什么?当事人当时没有说,现在也都已经去世,这事就成了永远的谜。
1999年1月31日,小高菊因患胆管癌去世,享年83岁。在整理遗物时,从她的钱包里发现了剪下来的关于《雪国》的报纸报道。过去的,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那毕竟是她青春的一页啊!
葬礼有四十多个亲友参加,周围菊花环绕,棺材中放了小说《雪国》。这天,大雪纷飞………
在此以前的1972年4月16日,也就是得到诺贝尔小说奖3年以后,身心疲惫、陷入各种苦恼中的川端用煤气自杀身亡。川端康成一直将死看作一种“灭亡之美”,他非常欣赏画家古贺春江说过的一句话:“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
有人指出,川端康成的孤独是地下水。看不见,却无处不在。也许,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就不孤独了。
《雪国》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读,它和这个喧嚣的世界不合拍。但我们也得承认,他和西方不同的“虚无主义”,是东方的,更是日本的,对于同样是东方人的中国人来说,也不太容易理解。
(作者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