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把健康人变成病人

2009-11-01 15:08:00 来源:书摘 [德]耶尔格•布勒希 著 张志成 译 我有话说

根据伏尔泰的说法,医术的高明之处,在于能不断玩弄病患,直到病痛自然痊愈为止。现在的情况则和这位法国哲学家的看法恰恰相反:现代医学告诉大家,大自然不断带给人类新的疾病,只

有医生才治得好。如今的制药厂和医疗利益团体为了销售药品,发明出种种疾病,疾病成了工业产品,正常的生命过程也被扭曲成医学问题,他们把生命“医疗化”了。

根据澳大利亚药物学家的描述,把健康人变成病人的操作方式有5种:

把生命正常过程当做医疗问题

以脱发问题为例:就在美国默克公司发现第一种有效生发剂的同时,艾德曼这家全球公关公司也展开一场宣传活动。艾德曼提供给记者一堆研究资料,随即处处可以听到、看到、读到:“l/3的男性必须和脱发问题作斗争。研究证实,脱发会引起恐慌和情绪问题,头发稀疏的外貌可能在面试时降低录用机会。”但是大家有所不知,那项研究其实是默克公司赞助的,当着记者的面讲出上述话语的医学专家,则是艾德曼花钱雇来的。

遍布全球的大型制药公司,还有形成国际网络的医生组织,联合起来重新定义了我们的健康:生命的自然变化和正常的行为方式被有系统地扭曲成病态。制药公司出资赞助各种疾病的发明,为自家药品开拓新市场。柏林的耶拿药厂和卡德贝辛斯博士制药公司现在正大力宣传一种疾病――“男性老化综合征”,也就是男性更年期。根据他们的说法,这种疾病正侵袭数百万正值壮年的男性。两家公司雇请民意调查机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医学教授等全力宣传,让大众知道男性更年期这个东西。记者会上充满了对男性激素“悄悄消失”的控诉。这场宣传活动的目的,是为2003年4月在德国上市的两种激素剂打响知名度。

“要找出新疾病和新治疗方法很容易,”《英国医学杂志》单刀直入地表示,“生命中许多正常的过程,如生老病死和不快乐,都可以拿来医疗化”。看一看媒体宣传,准保让你觉得浑身不对劲。赫胥黎说:“医学已经进步到这样的地步,再没有人是健康的了。”当然,生命原本就在不断地老化,一个人出生后的第17天,血管就已经开始硬化,所以在生命运转的过程中,“医学进步到不再有人完全健康”是必经的历程。但即使有某种不健康的情况,只要没有失去机能,就还是正常的。医学的功能是要让所有的器官细胞都健康,最少也要保持功能。老化是必然现象,假使没有更好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听其自然变化,只要能够维持机能,也要顺受,这是我们应该保持的心态。

把个人问题和社交问题当做医疗问题

最成功地把健康人变成病人的当属神经医学领域。汉堡精神科医生杜纳就得意地表示:“认定几乎所有人都不健康的理论,全部无懈可击。”具体例子就是社交恐惧症。从前的害羞现在已经被罗氏药厂讲成是社交恐惧症,患者需服抗郁剂治疗。接受委托的广告商宣告上百万德国人患有社交恐惧症。不仅如此,他们还赞助专业会议和自救团体。一份营销专业期刊认为整个销售活动是示范了如何针对某一疾病制造舆论。

把任何人说成精神有病是很简单的事。巴塞尔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医生方岑说:“事实上,部分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已经过分到最后每个人都有毛病。”只要把正式认定的疾病数字拿出来一看,就能发现他所说的这种趋势:在美国,精神疾病的种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已从26种增加到395种。

把致病风险当成疾病

一个案例即骨质疏松症。在药厂赞助的会议上,老年人骨头退化被解释成一种疾病;又如血压和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但是要降到多少才算正常?有人说越低越好,显然由于正常值被刻意降低,病人也就随之增加。我认为应该依各地环境差异而有不同考虑,不要一意随着药商说法起舞。骨质疏松症也一样,一个人70岁时大约有1/3的骨质会流失,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如果硬要治疗,用目前的雌激素及其他药物的效果都有限,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其实都是医疗的浪费。未来几年,操纵致病风险因素的情况将变本加厉――这个结果,是即将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解密带来的,每个人身上都可以诊断出“有缺陷”的基因,因此当你还健康的时候,就会被打上“暂时还没发病”的印记。

把罕见症状当做四处蔓延的流行病

自从壮阳小药丸万艾可(俗称“伟哥”)问世后,勃起功能障碍(性无能)马上以惊人的速度在男人世界散布开来。万艾可制造商辉瑞药厂的网站上写着:“勃起障碍是必须严肃看待的常见的健康问题――40~70岁男性有此障碍者约占50%,即每两人当中就有一人。”世界顶尖性功能研究者之一、汉堡的泌尿学家波斯特对此表示: “一派胡言。”他认为辉瑞药厂的泛泛说法有夸大之嫌。

制药工业现在又转移目标,试图用同一套方法,把女性缺乏“性”致讲成一种患者超级多的专门疾病,他们发明了一种 “女用万艾可”,根据制药行业的说法,患有“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女性占43%。女性对性缺乏兴趣的问题当然存在,但是患者人数却被夸大得不可思议,吕贝克妇科教授迪特理希说:“乱指一半的女人有性功能障碍是非常过分的事。”

把轻微症状当成重病前兆

一个案例即肠易激综合征。这个病会伴随好几种症状出现,各种症状每个人都经历过,许多症状则属一般的肠胃小问题,像胃痛、拉肚子和胀气。弗尔瑟指出:“60%~70%的德国人有诊断标准中某一种或好几种症状。所以,完全没遇到过这些症状才真的不正常。”这些模糊的病痛主要出现在女性身上,过去长期被归类为“心身症问题”。直到准备开发新药时,制药业才对所谓的肠易激综合征产生兴趣。制药业凡事关起门来做,开发过程很少对外曝光。2002年4月《英国医学杂志》登出一份机密文件,内容是一家名为In Vivo Communications的公关公司的内部策划文件。

那是一份“医学教育计划”,预定实施3年,目的是把肠易激综合征从心身症的“恶名”中抢救出来,让它成为“人人相信而且常见的真正疾病”。这个构想是为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药物Alosetron (阿洛司琼,在美国叫Lotronex,即洛曲尼斯)做营销。

该教育计划目标明确:“肠易激综合征必须烙印在医生的脑海里,让他们认定这是重要的专门疾病,也必须让患者深信许多人都会得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已经认定的医学疾病。”其他宣传信息着重强调经临床证明的新药:洛曲尼斯。制药厂打开澳大利亚市场的第一步是成立一个咨询委员会,从澳大利亚每省找出一位重要医生担任咨询顾问,并计划广发通知函,除方便“开拓市场”外,也让消化科医生了解“这种病很厉害,是确实存在的”。

为扫除某些一般医生的疑虑,这家公关公司建议在知名医学杂志刊登文章,最好是医学界舆论领袖的专访稿件。有这些医生顾问出面,信息便能显得“具有临床效力”,等于获得了“难以估计的价值”。另外,药剂师、护士、病人和医学协会一个也不能放过,要用一堆广告资料淹没他们。万一竞争对手的药品上市,另一份“患者支持计划”则能确保葛兰素史克公司从消费者身上连本带利捞回来。这家公关公司强调,为实践计划,“做好公关工作和保持在媒体上的活跃程度是两大关键,尤其要主攻消费者意识”。

许多医学专家和病人团体爱听崇高的动机。因此行动计划揭示营销方式应该多么迂回:借助看似独立、实际上由药商赞助的医生和组织,来影响公众对某种身体或心理状态的看法,而且要挑新药刚上市的时机。

不过,这场肠易激综合征宣传行动最后被迫停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现洛曲尼斯有严重副作用,2000年11月起禁止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直到2002年6月才在限制营销和更严谨的标识下,再度获准销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提醒药厂:“肠易激综合征病例中可视为严重者仅占所有患者的5%以下。”在德国,这种药物是不准出售的。

肠易激综合征的例子并非特例,而是司空见惯的。英国《药品营销》杂志推荐读者看一本《医学教育实用手册》,以说明经营疾病的方法。该杂志还说,在产品打入市场前,必须先“建立需求”,并从开处方的医生下手,“创造开药需求”。

(摘自《药品真相大揭秘》,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1月版,定价: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