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打开阅读的密码

2010-03-01 15:35:00 来源:书摘 广东省清远市 罗忠贤 我有话说

阅读不难,难在通过阅读打开你的心灵密码,那样的阅读才别有洞天。

最好的读者与作品一定有某种心灵的契合和相通,那样的阅读不仅是眼睛对文字的亲密接触,更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心领神会,最好的读者与最好的作家一样难得,对此沈从文先生早有独到之论。1940年8月3日,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作题为《小说

作者和读者》的演讲,谈到“好的作家固然稀少,好读者也极为难得!这是因为同样都要有个生命的深度,跟通常所谓的‘学问’的积累无关,与通常所谓的事业成就也无关”。这话说得真够深度,真有韵味和水平,让人越揣摩越有味儿。

确实,好的读者和好的作家一样,都不是大学能培养出来的,两者都需要深厚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有的书需要少年情怀,有的书需要中年沧桑,有的书却非要老年的睿智才能品出味道。正如台湾大学的傅佩荣教授所言,年轻时适合读儒家,梳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四十岁时便会对道家有所体会。人到中年,事业有成败得失,跟人相处有愉快也有不愉快,庄子劝人看开。五十岁读《易经》,让人知道大的环境、趋势该怎么走,你个人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你怎么去配合大环境。

一本书对一个人的心灵碰撞,有时就像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一见钟情,那种美妙的感觉和巨大影响或许伴随终生。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倩就是读高中时读了当时风行一时的《穆斯林的葬礼》,一下子拨动了少女心灵的琴弦。那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人到中年的董倩谈到当时阅读感受时依旧双眸闪光,神采飞扬。她说到这部小说以北大为背景描写的那段美好的爱情故事,把北大的学习和感情生活写得非常唯美,说自己那时就是冲着这部书去北大读了历史系。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也在《人民日报》著文,回忆自己20世纪70年代初偷偷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到扉页上的题记:“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心灵为之一振,进而生出了为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由此真正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和回味一生的感动。

我总以为书是有知音的,当年殷海光读金岳霖的《逻辑学》,赞誉“此书一出,直如彗星临空,光芒万丈!”一日与人聊天看到桌子上有这本书,他立即拿起来说:“就拿这本书来说吧,这是中国人写的第一本高水平的现代逻辑。也仅仅就这本书来说吧,真是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突然他把书往桌上一扔,说:“你听,真是掷地作金石声!”这样的赞美似乎超出对书的喜爱,倒近乎一种神一样的崇敬了。

一个读书人对另一个读书人的偏爱,同样暗合着某种心灵密码。梁实秋的父亲嗜书如命,他的书房成为孩子们的禁地,但与他情怀和禀赋相近的梁实秋却可以特许进去,正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梁实秋终生嗜书成癖,每到一处必寻书摊,中年以后喜欢杜诗,遍搜各种版本,几十年积累下来竟然有六十多个版本。

我想,那些一辈子对一本书百读不厌的人就像终生爱着一个人,他用的不是眼睛,而是整个心灵。鲁迅研究专家、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王得后先生谈读书经验,说他一辈子就熟读一部书,那就是《鲁迅全集》,几十年来,业余和专业,乐此不疲读这部书。他醒悟到,读书是“发现”,而不是“发明”。有所“发现”之后得到启示,加以发挥,便是创新。

的确,阅读的心灵密码需要用爱寻找,用心发现,它一旦被打开,展现在你面前的定然是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