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我是在沪港列车上,第N次乘这趟车的第十号车厢。乘务员面善,年纪不大,却已经在这趟车上做了七年。她很灵巧,喜欢回答问题,不像国内其他列车上的乘务员,以列车为她们自己的家,视乘客如陌路人,恨不得早早把他们赶出家门。国内的软卧车厢,据说学习国外的经验,早就安装了淋浴室。不过,多年
必须承认,国内列车的服务质量是在缓慢改善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属于那种特别挑剔的消费者,以挑剔的眼光和我那精益求精的品位,四处寻找瑕疵并向提供服务的人指出改进的方法。这一次乘车,照例,我开始挑剔。除了以往存在的那些需要改善但因体制问题从未得到改善的缺陷之外,早晨的时候,我还特别想知道乘务员为何将温度设置得如此寒冷以致我们都要感冒了。
根据那位灵巧的女孩的解释,昨晚空调超冷,是因为她发现两位客人在他们的包厢里吸烟,为减少烟雾对其他客人的损害(最近半年,国内列车已经一律改为“无烟列车”了),她想出来的方法是“制冷”。这样就会把烟雾凝固在吸烟者的房间里,不至于蔓延。也就是说,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条款形同虚设。事实上,在酒店、餐馆、医院、商场、车站、街头、出租车、会议室、咖啡厅,总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人迹所及之处,吸烟者无处不在。那些吸烟的人,尤其是烟瘾发作的时候,根本不顾及“禁止吸烟”的标记。十年前,我在北京的一家麦当劳餐厅里试图制止一名黑衣人吸烟,结果几乎发生“肢体”事件。好在那家麦当劳的经理和当班员工们都认识我,及时出面调停,将我拉出去。奇怪,怎么他们纷纷拉我出去,而不去阻止那位黑衣人吸烟呢?
当教育普遍失败之后,事情就往往会演变为它们不应是的样子。从列车乘务员和麦当劳餐厅员工的角度看我们的世界,与其承担极大风险去教育那些违反了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人,不如承担极小风险来劝阻我们这些试图教育那些违反了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人。
我反复介绍过,教育的两项基本职能当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向下一代人灌输“核心价值观”。可是在转型期社会,哪些价值观是核心的?哪些不是核心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怎能知晓未来的核心价值观?这些问题都因社会的转型,特别是迅速转型,而成为最难以解答的了。
如果我们不能达成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共识,那么我们也不能有成功的教育。教育的另一基本职能,仅仅是传授生活与工作的技能。即便我们成功传授了这些技能(事实上我们并不成功),由于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我们的教育仍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教育出来的人,不再是“有意义”的人,他们仅仅是“工具”,是社会生产的工具。
如果上述意义的教育失败不仅发生在大学里,而且发生在中学和小学里,并且发生在幼儿园和家庭里,那么我们就说,教育是普遍失败了。
当教育普遍失败之后,一切曾适应过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都可以不再被遵循,于是有普遍的行为失范。最常见并且早已不使我们中国人惊讶的失范,例如,国际共识的交通规则“左转让直行”和“汽车让行人”,在我们这里演化为“直行让左转”和“行人让汽车”。但是这样的行为模式不可能成为稳定的,因为它导致交通事故和死亡率上升。于是“失范”是唯一可能的结局。达到这一结局的路径可以千差万别。例如,在杭州我居住的小区里,前天上班时间,我见到的一种情形,装修公司一辆卡车,司机像是本地人说的那种“刚进城的农民”,他模仿城里人开车的样子,熟练地倒车,掉头,简直是横冲直撞。车后面恰好站着两位老人,搀扶着去散步,被卡车的行为搞得不知所措。我拔刀相助,狠狠地教育了司机一顿。其实,他是模仿了城里人的样子。可怕的模仿和不可能稳定的行为模式的迅速蔓延,这是达到最终的失范的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
类似地,在车厢里吸烟的人,和那位灵巧女孩的应对策略,他们的行为模式也将蔓延开去,直到大多数乘客都感冒或体制内的指令禁止这一模式的蔓延。然后呢?铁路公司愿意支付特别高的工资或奖金从而让乘务员们有积极性随时挺身而出制止吸烟行为吗?要知道,教育失败得越普遍,维持规范的人需要承担的个人风险就越高,从而为维持规范而支付的成本也就越高,换句话说,任由规范被违犯或劝阻其他乘客容忍犯规行为的成本也就相对越低。
总之,当教育普遍失败之后,弥散的暴力行为将逐渐取代规范的文明行为,社会的野蛮化过程将取代社会的文明化过程。亲爱的读者,你不会像我这样,对我们的社会感到特别悲观吧?
(摘自《串接的叙事:自由、秩序、知识》,三联书店2009年11月版,定价: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