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是谁改写了中国音乐史?
是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是谁因为太贵重而被“禁足”?(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是谁沉寂了千年后又走上舞台?
——是曾侯乙编钟!
今年,是它重返人间的第40年。
曾侯乙编钟
在湖北省博物馆和随州博物馆里都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演奏厅,这里每天要上演多场音乐会,每场都有百余名慕名而来的观众在此领略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
演奏开始,乐工用小丁字锤敲击木架中层悬挂的中型编钟,通过敲击前面和侧面不同的部位,每个编钟能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清脆中有厚度,浑厚中又略显清新。
与此同时,另一名乐工用两米多长的撞钟木棒有节奏地撞击下层悬挂的大型编钟。
▲用两米多长的木棒敲击编钟,依据的是同时出土的漆器——鸳鸯漆盒上的《撞钟图》。
伴着大钟低沉雄浑,缭绕悠长的音波,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何为“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
出身公室,不同凡响
1978年5月22日,湖北随州城郊一个名为擂鼓墩的小山包一夜之间火了!
当时,有一个部队在擂鼓墩扩建营房。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队与古老的曾侯乙墓不期而遇。
揭开地表土层,人们看到了充满积水的墓地。于是,人们开始用抽水机抽水,直到5月22日的凌晨,曾侯乙编钟才显露出来,令人惊讶的是——整套编钟几乎完好无损的“站立”着!
▲专家说,这叫“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曾侯乙墓中的诸多乐器得以保存,还多亏了泡在水中。
在大大小小65枚钟上,大多刻有“曾侯乙”三字,因而,这套收获颇多赞誉的编钟属于战国时期的曾国国君—— 乙。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共有九种:编钟、编磬、鼓、琴、瑟、均钟(律准)、笙、排箫、篪(chí) ,共计125件。
在曾侯乙的墓地里发掘出如此丰富的乐器,于是,有人猜想:难道曾侯乙是一名音乐爱好者?
据说,曾国是楚国的附庸国。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楚国的音乐艺术水平超群呢?浪漫的楚辞伴着乐音吟唱,似乎是一件极有韵味的事情。
然而真相却并非如此。
在曾侯乙编钟被发掘后不久,就有学者从钟的造型、图案和曾侯乙墓地的布局特征等因素分析,怀疑编钟代表着中原周王室的文化。
近年来,随州地区有更多的曾国墓地被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曾国极有可能是一个姬姓诸侯国。
这意味着曾国最早的国君是周王室成员。曾国作为周王朝正统的代表,当然格外重视维护周的礼乐制度。所以,重视音乐是力证“我为公室”的政治需求,而非个人爱好。
钮钟甬钟镈钟?
傻傻分不清楚
逛博物馆的时候,总听到有人指着一个青铜钟形乐器激动的说:“看!编钟!”
走近一看,文物标识牌上赫然写着——钮钟。
弄不清楚钮钟、甬钟、镈钟、编钟?没关系。一套曾侯乙编钟,足以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曾侯乙编钟一共有三层:
最上一层19个,为钮钟;
最下一层中间(右起第5钟),有一个钟和其他造型均不同,为镈钟;
其他的均为甬钟,共45个。
而它们组合在一起,被称为编钟。
钮钟
甬钟
镈钟
“镈钟”,是整套编钟里最特殊的一枚,这是一件来自楚国的镈钟。它的特征是没有“铣”,也就是其他的钟都有两个突出的角,而它没有。
类似的乐器有秦公镈,1978年出土于陕西宝鸡。
秦公镈
这是一件来自楚国的镈钟。
镈钟与其他64件钟都不相同,自成一体,高92.5厘米,重134.8公斤,形制独特,花纹繁缛,制作精美,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镈钟镇部镌刻有31字的铭文,其意思是说,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楚王熊章从西阳回来,专门为曾侯乙做了这件镈钟,然后奠祀(看来是听到了曾侯乙去世的消息)于西阳,让曾侯永世用享。
经研究,学者们发现,它把下层最大的一件编钟挤掉了,将其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表示对楚国的尊重,楚国给曾国送如此厚重的礼品,说明曾楚两国的友好关系非同一般。
有人根据《史记》,认为这是楚惠王为了感谢曾国的救父之情。
楚昭王时期,楚国曾和吴国打过一仗,结果兵败受伤逃到随国。吴王阖闾得到消息后到随国要人,随国人佯称楚王已经逃回去了。随国的保护使昭王免遭一劫,楚国军事上的失利也出现了转机。
不过,《史记》里的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06年,镈钟作于公元前433年。若是楚惠王当真感激半个多世纪前的恩情,他也算得上一个很念情的人呢。(emmmm……楚惠王的反射弧相当长啊……)
而“编钟”这个称谓重点在“编”,把一组乐器编在一起,成为一套来使用。所以, “编钟”强调的是多个钟的组合。同理,有编磬,曾侯乙墓中也有一套。
有学者研究说,最早的编钟是3个为一组编在一起的。
曾侯乙编钟一共有65个钟,可见这套编钟应该是由好几小套编钟合编而成的。至于有几套,确实是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一套、两套、三套、四套,均有学者支持,并分析得头头是道。
这种把学者弄得焦头烂额,让我们听得糊里糊涂的问题,咱们可以把它扔到一边,而曾侯乙钟还有一些秘密,我认为您应该知道:
1曾侯乙编钟音域有多广?
曾侯乙编钟的演奏基调属现代演奏乐器的C大调,总音域可跨五个八度。拿现在的钢琴来打比方,这套几乎提前2100年出生的编钟,只比钢琴少了两个八度。
▲在1700年左右,现代钢琴由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发明
当然,这么打比方并不是想让编钟和钢琴一决高下。音乐,是不用翻译的世界语言,而乐器的共性更像一种跨越时空的默契。
2编钟如何调音?
《国家宝藏》说,和曾侯乙编钟一同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正音设备——均钟木。这说明编钟在使用过程中有正音的必要。
均钟木
学者发现,钟壁的厚薄和发音的频率成正比——钟壁越厚音越高,钟壁越薄音越低。而在这套钟的内壁,发现了磨锉的痕迹,证明此钟曾用改变钟壁厚薄的方法来调音。
3表演中编钟有多重要?
在“钟鼓乐队”,曾侯乙编钟的地位相当于“主唱”。成语“金声玉振”的“金声”即指以钟为代表的金属材质打击乐器。
不过,想知道答案,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直接去博物馆看一场编钟表演,30元/人,每场演出25分钟。
2008年,编钟音乐首次亮相奥运会,天籁之音成为一大亮点。
后继有人:精品“复二代”
家大业大,基因优质的富豪,传宗接代往往成为首要大事。
精美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如何铸造?如何做到“一钟两音”?如何复制这一历史奇迹?这些问题成为了音乐界、考古界以及铸造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
1979年,在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主持下,以谭维四为组长的“复制研究组”成立,从文物考古学、古文字学、音乐学、声学、物理学、铸造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983年,成功复制出2件低音大甬钟、14件中层甬钟、12件钮钟,共28件。
1984年9月,以全套为母范的复制件历尽艰辛,终于面世。
这一次成功实践,不仅解决了文物珍品保护与演奏、利用之间的矛盾,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曾侯乙编钟原件现已不再演奏,但“复二代”的诞生,弥补了这一遗憾。
撰文:刘平安 陈雪萌
编辑:陈雪 吴燕霞
漫画:巴比迪
主编:周立文
副主编:殷燕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