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协作打硬仗
王庆环 

  2005年12月12日至16日,我报对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这一典型进行了大规模的深度报道,教育部、国内政治部、新疆记者站3个部站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圆满地完成了这项报道任务。作为参与者之一,我体会是,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才能打硬仗,出精品。

部门协作打硬仗

  这次采访给我的最深体会是,像战士接到命令就要迅速投入战斗一样,记者接到命令就要迅速地投入采访。12月12日(周一)中午1点30分左右,我正在西单办事,接到部主任汪大勇的电话,要我马上前往北京大学,准备采访孟二冬教授。等我3点多赶到时,国内部的马兴宇、梁捷、罗旭已到北大。我们马上着手了解情况,我从北大新闻处拿到了北大向国家教育部汇报孟二冬教授事迹的原始材料,这对我们当天晚上的深入采访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12日晚的采访只是这场硬仗的开始。报社决定派我和马兴宇同志第二天前往新疆采访,12日晚我和国内部记者罗旭一直奋战到后半夜,13日一大早,我又和马兴宇同志乘坐最早一班飞机前往乌鲁木齐。

  13日下午2点,我们和新疆站的王瑟同志汇合,之后马上投入采访。先是在乌鲁木齐采访了正在当地开会的石河子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4点我们启程赶往石河子大学,6点到学校后,校党委马上组织孟二冬教授的学生和他所在学院的老师进行座谈,座谈会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半,师生们都是饿着肚子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的、鲜活的素材。而如此顺利快捷的采访没有记者站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这几天的采访中,马兴宇同志负责与北京后方联系,把我们的工作状况向编委会汇报,并将编委会的意图细化之后传达给我们,王瑟同志与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协调我们的采访事宜,还积极投入采写工作。我则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采访写作工作。大家工作得非常紧张,但也非常有序,而且非常愉快。

部门协作出精品

  这次报道得到了多方的肯定。15日《时代英雄交响曲》一文刊出后,北大党委宣传部部长赵为民就打电话给我们,说此文在北大师生中反响非常好。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出这样的精品,没有部门间的协作、多名记者的合作,是难以按时、优质完成的。

  因新疆与北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当地每天北京时间早上10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无形中缩短了我们的发稿时间,因此,我们在14日结束采访后采取了分段写作的方法,王瑟同志写序曲部分,我写第二乐章“支教新疆”部分。我承担的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王瑟同志在完成序曲的写作后,又来帮我,这一部分的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都是他帮我加上的,颇有点睛的功效。

  分段写作的方式在12日晚也由我和罗旭在北京实践了一次。也是因为时间紧,我们就商量先由罗旭写“走近孟二冬教授”的特写,我则先完成报社编委会探望慰问孟二冬教授的消息后,再帮他补充。最终,这篇特写罗旭完成了前三小节,我完成了最后一小节。让我欣慰的是,四个小节间的文风给人的感觉起伏不太大,说明我和罗旭在共同采访后是心有灵犀的。

  这次采访直接受命于天林总编辑,翟总、赵总、春林同志、汪主任、韩主任都给了指导和支持,他们在后方作了大量的工作,让在前方采访的记者不仅头脑清晰,还心存温暖,在这里表示感谢。这次采访还让我在许多同事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点,我也要感谢他们。

  我更要感谢我的采访对象孟二冬教授。时至今日,与他面对面交谈的那些话,那些事,仍在耳畔。那坐在电脑前因写他的故事而热泪盈眶的事,仍如昨日发生的一般。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而是如星火般照亮今后的人生。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探望孟二冬教授时转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冬问候,她说,孟二冬同志的事迹,胡锦涛总书记十分重视,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说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她还说,“总书记让我代他转达问候,希望孟老师安心治疗,早日康复。”陈至立同志表示,孟二冬同志是教师的楷模,学者的楷模,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是的,孟二冬教授用他对人生,对学问的执着写就了堪称精品的人生。而2005年,我因能看到并写下这样一份人生的风采,而幸运,而感动。

  (作者为光明日报教育部记者)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