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社来到辽阳挂职,转眼间半年过去了。半年来,我每天都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火热生活中汲取着营养。如果问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老百姓太善良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优良作风太欢迎了。
十七大召开之后的一个下午,我来到弓长岭区安平乡姑嫂村检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弓长岭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的民风非常淳朴。今年风调雨顺,姑嫂村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庆气氛。当我们走近一户农家小院时,老远就看到一位大嫂在门口向我们招手。进了屋子,大嫂乐得合不拢嘴,一个频道一个频道地换着让我们看电视:"中央台、辽宁台、辽阳台都能收着!十七大也看到了!"出来时,大嫂从黄澄澄的苞米垛子后面拎出一大筐熟透了的苹果,非要往我们手里塞。我连忙推辞:"不用!不用!"大嫂说:"拿着吧,这是李克柱种的苹果!"
李克柱同志是市政府副秘书长。回到市里后,我和他聊起这件事。原来,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他曾经担任过中共弓长岭区区长。当时,他带领农民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在荒山野岭上种下了一批苹果树。但是具体在哪里种的,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位领导干部十几年前种下的树,老百姓到今天都念念不忘。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起来,使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我对李克柱同志说:"我也要像你一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干安民心、暖人心的好事、实事,争取在离开辽阳的时候,也能留下好名声。"
从那以后,我更加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几个月来,我先后走过了全市7个县区的40多个乡镇和街道;参观考察了50多家企事业单位;走访了10多户干部群众家庭,其中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和退休职工。
2007年11月1日晚上,市区刚刚供暖,我就专程来到白塔区工商局退休老干部崔恩涛家中,嘘寒问暖,并与他促膝谈心,了解老百姓对党和政府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对于我这位不速之客的来访,老崔大感意外,他拉着我的手,连连称赞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此后不久,我见到老崔的爱人,她说,那天我走后,老伴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觉,不停地唱:"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12月26日,我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辽阳市金华电脑公司参观考察。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刘玉威,女的叫李博,他俩10年前从农村出来创业,当时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打拼出自己的一片事业。小两口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开展计算机培训教育,几年来,一共为辽阳市输送了2万多名计算机专业人才。许多原来沉溺于网吧的青少年,通过在这里的系统学习,变成了社会的有用之材,还没有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订一空。我和小两口亲切攀谈了一个多小时,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出谋划策,勉励他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同时,也提醒他们注意消防安全。我还要求随行的新闻记者广泛宣传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要求市信息产业局的同志帮助他们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临别时,两位青年人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感谢中央为我们派来了好(副)市长!我们今天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民的公仆'!"
挂职干部基于自身特点,经常会承担一些自己不分管、其他领导又无法顾及的任务。这些任务多数是临时性的,有的看起来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但我从来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将此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群众的有效途径。不久前的一天,我替另外一位市领导接待西藏那曲地区宗教界人士代表团。考虑到这次接待涉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我没有流于一般"迎来送往"的心态简单应付,而是提前认真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在当天的接待中,我如数家珍地介绍了辽阳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民族宗教工作的最新进展、佛事活动的历史和特色以及辽阳一中西藏班的办学情况,并以藏族礼仪对代表团进行了热情而周到的接待。在得悉我到辽阳工作只有几个月时间之后,他们大为惊讶,纷纷祝愿我"扎西得勒"。在报社的时候,我听天林总编辑唱过一首藏族歌曲。午餐前致辞时,我专门借用了其中的歌词:"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听到这里,在场的许多藏族同胞热泪盈眶。旦白尼玛活佛当即赠送了我一把精美的藏刀,并且真诚邀请我到那曲参观考察;代表团团长才仁桑珠也表示,一定要把辽阳人民对那曲人民的深情厚意带回去,把那曲最好的学生送到辽阳一中来学习,让汉藏友谊之花越开越红。
(作者为光明日报网络信息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