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与光明同行
王林 

  2006年的倒数第二天,2007年将要轻轻叩响新年大门之际,我也怀揣一纸调令,走进了京城珠市口一个红色的建筑中,轻轻叩开了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之门,在宽敞的大厅里,迎面看到的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团结起来,光明在望"。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从今天起,我就要完完全全服膺和投身于一个团队--"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坦白地说,作为一个在地方报业集团供职23年的"老报人",在经历了勤奋和狂放的"青春期"后,这里将经历我生命里第二次生机勃发的美好。

  感谢。出版社的领导和同事们展开了宽阔的胸怀拥抱了我的加入。也真的是事业催人,刚刚融入这个团体,就赶上了200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我想,就在学习和行动中,在这个家庭中成长吧。半个月和发行部的同志们朝夕相处,我深感,这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团队,我暗下决心,从业务员做起,在"光明"指引下,做点上不负领导,下不负同仁期待的事情。端正了思想,出路也就定了。我想,一个人只要勤勉做事,用心、用脑、用脚,问同行、敬前辈,多起几个早、多熬几个夜,就一定可以成功。

  发行人员不是简单的推销人员,我们肩上扛着"光明日报出版社"鲜亮的牌子,咱应该也是文化人,如果对出版、对发行、对市场、对读者心态、对大国、对小家不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实在是上辜负领导,下对不起同志的信任。怎样做到这些,那就一个字:学。好在我也有一些小小根底,来出版社之前,我是一个操盘二十三年国内知名期刊的办刊人,在我国期刊业归属出版系列,因此期刊的生产流程和销售渠道基本相同,原刊物70%依靠全国二渠道市场批销,90年代我背着书跑边了全国图书市场,成为一个走南闯北的出版人,也曾创下过不到两年时间从两万到三十万的月发行纪录。但是那些成绩毕竟是老黄历了。从好到更好到最好,永远没有止境。我凭着对图书市场的熟悉和原有的人脉关系,在新的岗位上,带着业务员一口气跑了十几个省的图书市场,整合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协调解决料积压多年的问题,盘清和掏回了许多老帐。这个开头炮,自我感觉打的不错。

  发行工作真的是一个烦琐而具体的工作,左脑想着市场,右脑要想成本,头上想着要把"一车菜"都得卖出去,心上还得记着每个"萝卜""白菜"的边际效益,再说,咱大小也是个领导,自己明白也得让同志明白。如何做得更好,依然是一个字:学。

  2007年5月,我主动要求参加了总署举办的全国出版社发行部主任学习班,珍惜每一天的光阴,由于全身心投入学习,成绩突出,结业典礼上被推为学生代表做总结发言,新闻出版总署孙寿山副署长讲话时热情称赞和多次引用。这不是我多么聪明优秀,是光明日报这个团体在督促我要做的更好。

  2007年6月,我接受了社里下达的重大选题"六角丛书"营销宣传任务,这个任务很光荣,我连夜赶写出五万多字的营销宣传文案,从简讯到新闻通稿,从答记者问到全国巡展预案等我写了个"全活"。按照朱庆社长"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战略,我提出选择老家河南作为第一站,凭着社里成功的选题策划,和我多年在河南媒体工作的经验和人脉关系,加上全身心地投入,在社里几乎是零投入的情况下,驻豫中央新闻单位,河南所有媒体均高调宣传,省委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盛况空前。接下来又到广州,深圳等地巡展,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报纸的热捧,全国知名报纸如《大河报》两个版面隆重推介,《深圳商报》用三个整版做了深度报道,新华社三次发通搞,被数百家国内外媒体转载,主流网站好评如潮。深圳市委书记为打工仔赠书也是"六角丛书",广州团市委把"感恩系列"定为全市中小学生推荐读本,如此的宣传攻势自然引起高层关注,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亲自批示,中宣部下文组织中央十七家权威媒体在十七大召开之际,由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等集中宣传光明日报出版社"高品质,低价位"的惠民之举。当我作为"六角丛书"的新闻发言人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和各大媒体上侃侃而谈之时,我真正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和一位"光明人"的自豪!光明日报出版社品牌在全国书业得到空前最大化的强力推介!光明日报出版社品牌价值和我社的营销宣传优势现在已经成为与我社合作客户最大的谈判砝码。这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啊,咱辛苦营造和丰厚了品牌,品牌又让咱今后更光荣的工作。

  雄关漫道,而今再越。雪落雪化间2007年已过去了,说真的,真的是一点也不敢懈怠。发行工作是这样一个充满着魅力与辛苦的工作:它总是充满挑战。因为你总要推介新书、面对新的课题、面对新的读者、面对新的市场、面对新的机遇、面对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但我有自信,有好的领路人、有好的班子、有好的同事、有奉献和勤奋工作的心志、有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我相信新年我会做得更好。我内心里一直有这样的笃定和优越感:别的出版社有饭吃,咱也得有饭吃,别的出版社能迁迁就就熬日子过,咱得过得蒸蒸日上。

  (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返回光明网主页  返回报史馆首页  网友留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