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剑气鹰扬的日子,随着2008年新年钟声的袅袅散尽,走进历史。但这一年有关军事宣传的记忆,如勃发的春草,一丛丛,一片片,活在脑海里,总也撸不去。
年初,我们采访的第一个重大典型,是空军试飞英雄李中华。如果把风险比作刀尖,试飞新机型的李中华,就是个常在刀尖上飞旋的舞者。记得有女记者问:"您怕死吗?"李中华回答:"当然怕死!"但是,英雄又说:"清楚为谁而飞,你就不会胆怯。"
春节前,受天林总编辑委托,副总编辑何东平、记者部主任宋言荣到301医院看望刚入院抢救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大病未愈的我,遗憾不能同去,派记者温庆生陪同前去采访。"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虽在重病中,方永刚教授流露出不能上网、远离理论战场的苦恼。副总编辑何东平即嘱温庆生买来无线上网卡,满足了方永刚的要求。采访中,方永刚又谈到他久藏心底的一个"最大愿望",就是想在军内外知识分子一向看重的本报军事版,发表一篇独立署名的军事理论文章。军事部迅速调整版面,以近一个整版的篇幅,优先发表方永刚《军事文化自觉与中国军事文化创新》一文,使其夙愿得偿。
以上种种,令方永刚感动。他视本报记者为"娘家人",说他病房的门,永远为光明日报敞开。应该说,本报素与包括方永刚在内的知识分子相濡以沫,由此建立的良好关系,成为后来成功宣传这个全国重大典型、获"组织奖"并受到中宣部表彰的诸般因素之一。
事实上,那时本报驻大连记者站记者吴琳与军事部记者温庆生,已先于中央各媒体记者,掌握了关于方永刚先进事迹的充分素材;同时,又听到要将他作为全国重大典型宣传的内部消息。对这个也许一辈子都碰不上、可遇而不可求的"新闻首发权",要,还是不要 ?对"新闻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再痛苦不过的抉择。作为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决定牺牲小我,服从宣传大局;但作为一个"光明人",我们又不能轻易放弃为本报增光添彩的责任。经认真筹划,我们放弃写通讯的渴望,2007年2月28日,在军事版头条位置,刊出由本报记者温庆生与方永刚联手的"学者谈国防"--《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如何应对挑战》一文。我们精心撰写"编者按",指出"在当今世情、国情、军情大背景下推进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方永刚,就科学分析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大环境,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如何应对中国军事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在"方永刚小传"中,指出"方永刚是本报'光明专论'作者",特别点明"他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理论研究,以创新精神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几年来为部队和地方演讲近千场,讲出了创新理论的创新价值和鲜活生命力,场场赢得众人心"。
微言大义。本报以"点睛"之笔,第一时间向世人推荐了这个"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的理论宣传尖兵。
"学者谈国防"《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如何应对挑战》,发表后被评为本报"好稿 ";"方永刚小传"中特别点明的内容,后来也成为中央各媒体宣传方永刚的核心内容。
这一年,对军事部的考验,接二连三。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之际的长篇评述性文章《人民军队:先进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7月30日接近中午时分,天林总编辑高屋建瓴,提出在"八一"建军节当天,本报应从"先进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的角度,发表全面总结和论述人民军队80年历史贡献的长篇文章。
这是一个理论空白。按照业内一般做法,完成如此规模的作业,总要组成一个班子,搜集资料,采访学者,谋篇布局,花上若干天时间。而给我们的时间,不吃不睡,只有20多个小时。最要命的是,当时正逢暑假,能否找到相关学者采访,能否搜集到相关资料,也是个未知数。
对只有两三条"枪"的军事部,加上我这个大病未愈的部主任,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军事部没有一个人提出"放弃"。为总编辑的信任而"拼",为光明日报军事编辑的责任而"拼",大家都豁出去了。在天林总编辑和东平副总编辑的关怀指导下,经我们不舍昼夜,连续作战,并经总编室《观察与探索》版等部门同人的全力支持,《人民军队:先进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一文,以近一个整版的篇幅如期问世。这篇文章,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纪念建军80周年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同时被总政月刊《军营文化天地》第10期全文转载。
这一年,填补理论空白的还有《知识分子是人民军队成长发展的骨干力量》、《不能忽视整体安全》、《建立和平发展的人民军队》、《经济全球化与制海权》、《发展大都市圈与我国军事安全》等专家学者的文章,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有的作者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一等功。
有些典型报道,比如《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热土--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一稿(总政一等奖),受到中宣部阅评小组表扬和军内外读者的好评。
截至2007年12月12日,军事部组织采写和编发头版头条9篇,组织编发军事理论文章、新闻及图片400余篇(幅),有32篇被评为报社"好稿";组织编发军事版39个,获报社"好版面"1个。
这一年,军事部圆满完成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新闻宣传任务;圆满完成由总政组织、包括本报在内的首都9家中央新闻单位联合发起的"军旗飘扬"系列报道活动;圆满完成中宣部和总政联合组织的方永刚、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等全国重大典型的报道。
"不抛弃 不放弃"--岁尾年初,回顾走过的一年,总让我想到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官兵秉持的这个信念,以及那个笑对困难、傻傻的大兵许三多说过的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三多兄弟,说得好啊。
(作者为光明日报军事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