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闭幕已有两个月了,参加党代会采访对我来说也并不是第一次,但执行这次采访报道任务却给了我一些和以往不同的感悟。
我们在大会开幕和闭幕时,各出了一个整版摄影报道:《聚焦光辉时刻,见证伟大历程》和《共祝愿祖国好》,用镜头语言反映了大会盛况和代表们的风采,获得报社内外的一致好评。当我们接到这两个整版报道任务时,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因为这不但体现了报社领导对大会报道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对我们摄美部工作的重视和信任,当然,我们同时也感到了肩头沉甸甸的压力。在编委会直接领导下,我们从选题策划、拟写标题、拍摄照片到版面设计,每一步都认真操作,精益求精,最终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这次大会采访任务最让我兴奋的是,在大会开幕式上,我能进入会场一楼,和代表们最短距离地接触。这充分体现了十七届党代会更加民主、更加开放,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中央对光明日报的重视和关怀。为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拍出更精彩的照片,我专门借了一只300毫米的长镜头,带了一大堆"长枪短炮"进场,在会场里忙得不亦乐乎。回家后才发现隔了好几层衣服,肩膀上居然被摄影包带勒出一道血印。
这次采访中有很多让我感动的情景。很多人都清楚地记得这么一个细节,胡锦涛总书记无论是报告之前还是报告之后,都是先向主席台下的代表鞠躬,然后才向主席台的代表鞠躬,鞠躬时非常庄重。这个举动在这个非常特别的时刻、环境和氛围下,显得非同寻常。我看后心中不禁涌起热流。在十七届一中全会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在讲话即将结束之际亲切地说:"为了采访报道这次大会,新闻传媒的朋友们付出了很多辛劳,听说今天9点多钟,很多朋友就来到这里等候,非常对不起大家。在这里,我要代表我们大会的秘书处向各位传媒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总书记这几句话,深深地感动了在场数千名中外记者,我们所有的辛苦和劳累似乎一下子都没了。总书记一声"非常对不起",表达了党对媒体报道十七大辛勤工作的肯定,还表达了一种人文关怀,不仅充分体现出中央领导对记者敬业精神的尊重,而且也表达了党对为十七大胜利召开付出辛劳的普通工作人员的感谢,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这次大会为我们的采访提供了很多方便,充分体现了大会的透明度:大会首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公布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电话。采访大会代表团分组公开讨论时,我再一次体会到了大会的开放度。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中外记者们穿梭在各代表团之间,聆听代表们的发言,并在讨论结束后自由提问,代表们也很配合记者的提问和拍摄。我问在一家美国媒体供职了30余年的美籍华人张先生,他的采访是否顺利,采访过3届"两会"的张先生对此有着切身体会。他说:我们在天安门及人民大会堂等地的采访活动,都很顺畅。
在这次采访中,我特别感受到了来自文化、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党代表们对我们报纸的重视,我抓拍到了他们在会场上传阅光明日报的镜头。他们说,光明日报是我们知识分子最爱看的报纸,不管是老的名牌栏目《史学》、《文荟》等,还是新版面《国学》、《观察与探索》等,都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尤其是他们异口同声提到了"百城赋",说这一栏目非常有创意,格调高雅,古为今用,更进一步提高了光明日报的文化品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党代会采访中,我们第一次尝试与新京报的图片资源共享,使我们的图片报道更加风格多样,版面也更加活跃。
(作者为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