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军 中共党员,1966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毕业于湖南省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光明日报社湖南记者站副站长。
2006年春节前,我来到湖南邵阳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采访救人英雄吕曦东的感人故事。那天,从吕曦东的父母、师长、同事等人朴实的叙述里,听到这个出生在“80后”的年轻人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情节时,我的头脑里已经为自己要写的文章定好了题目——《青春赛跑者》。
2005年9月18日,中国传统的农历中秋节,上午,吕曦东所在的贵州遵义爱丽影楼决定为两对新人拍摄婚纱外景照,遵义市郊的一条铁路被选择作为此次外景拍摄的地点。
中午12时,吕曦东和他的同事们完成拍摄,收拾道具往回赶。当行进到离遵义火车南站站台只有10多米远的弯道处,身后突然传来火车的鸣笛声,走在最后的一名随行家属,50多岁的妇女张某,抱着她4岁的侄孙正想跨出铁道,而这时却意外地摔倒了。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吕曦东迅速转身向老人飞奔而去,冲进铁轨内一把抱住孩子使劲往外拉,很快孩子被拉出铁轨,吕曦东又返回铁轨拉住老人的一条手臂往外拖。
事故发生在突然之间。这时,火车呼啸而来,撞飞了吕曦东和老人。当人们迅速将吕曦东和吕曦东拼命相救的老人送往当地最好的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抢救时,老人不幸不治身亡。吕曦东因为脑部、胸部受到剧烈的撞击,生命垂危。
当时专家的诊断结论为:“没有生命体征,脑干、胸部受到严重挫伤,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为全力抢救吕曦东,医院组织了最好的专家队伍,当天为吕曦东实施了脑部和胸部手术,还取出一块被撞碎的约6×10厘米大的大脑颅骨。吕曦东陷入深度昏迷,生命悬于一线。
在得知吕曦东舍己救人的消息后,很多被吕曦东感动的人们第一时间自发来到吕曦东的病床前,手捧鲜花,饱噙热泪,守候着,祈祷着,祝福着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早日苏醒。而守候在吕曦东的病床前的亲人们,更是身心交瘁,彻夜不眠,受尽痛苦的煎熬。其中,吕曦东的女朋友蒋志蓉,更是一直守候受伤后一直昏迷不醒的吕曦东,一边流着泪呼唤着爱人的名字,一边悉心地照顾吕曦东。蒋志蓉每天深情为吕曦东擦洗身体的片段,在吕曦东生死未卜的那段日子里,成为吕曦东生命中难忘而又有着特殊意味的一幕。
9月26日上午,在经历了近8天的昏迷后,吕曦东终于苏醒。守候在病床前的亲人、朋友们不禁喜极而泣。
女朋友哭着说:他还叫着我的名字,我今天睡不着了。
吕曦东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的时候,焦急等待吕曦东醒来的亲人不仅仅是要遭受情感上的煎熬和痛苦,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吕曦东的治疗费用,最少需要15万元。吕曦东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20多年来,靠着在田间的辛勤劳作将吕曦东兄弟拉扯长大,并没有多少积蓄,15万元,对于像吕曦东父母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了吕曦东的医疗费用,吕曦东的母亲毛黎明和父亲吕文涛贱价变卖了家里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并四处向亲人朋友借款,可面对医院的催款通知单,两位老人是那么的无助。看着身上插满管子生死未卜的儿子,面对着巨额的医疗费用,吕曦东的父亲吕文涛一夜之间仿佛老了10岁。
38年前,一个不满11岁的小英雄不顾生命危险,从火车轮下救出了三个不满6岁的幼儿,自己却被车轮夺去了自己的左臂和左腿!她叫戴碧蓉,她用感天动地的壮举感动了中国,她的舍己救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她的精神成为一面时代的旗帜。
在得知吕曦东的故事后,戴碧蓉在第一时间赶到了贵州遵义看望吕曦东。因为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温暖的传递,两代有着惊人类似经历的英雄,在相互握手的一霎那,也将一种无言的感动和精神定格于我们今天的这个年代。
吕曦东舍己救人的故事,在很短时间内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深深感动了中国。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在得知吕曦东的事迹后纷纷献出爱心,捐钱捐物:遵义医学院从媒体得知吕曦东的动人事迹后,不但配备了最好的专家组,而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募捐。短短的一天时间,捐款就达21000多元。随后医院党委还破例从特困病人基金中提取5000元,对英雄进行抚慰。
成百上千的普通遵义市民来了。很多相识不相识的市民手捧鲜花与捐款站在吕曦东的病榻前,他们祈愿,他们的英雄能够早日康复。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吕曦东巨额的医疗费用基本得到解决。在吕曦东受伤康复期间,这些无私的爱,构成了吕曦东事迹中人与人相互温暖的另一极。
2006年1月,吕曦东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他和洪战辉、文花枝一起被称作三大“80后英雄”。
到了2006年的农历春节,吕曦东基本恢复了健康。但是由于脑部受到剧烈撞击,脑颅骨留下了一个手掌大小破损空洞。没有保护的脑组织,很容易因受到撞击而再度受挫,2006年2月28日,吕曦东在长沙市中心医院接受了全免费颅骨修补手术。植入钛颅骨的吕曦东,在病床上显得十分开朗,并曾戏称自己是铜头铁骨。2006年3月14日,在经历167天治疗与恢复之后,吕曦东基本康复出院。
洪战辉、文花枝、吕曦东,这三位“80后英雄”,在用生命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将一种爱和生命的力量凝成一个故事、一段感动、一种精神并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与携手,温暖与和谐构成的是一段生命永恒的主题与力量。
从戴碧蓉到吕曦东、洪战辉、文花枝,从98年湖南军民抗洪抢险到2003年消防官兵捕救衡阳大火,一段又一段感人的故事,一张又一张鲜活的面孔,就这样温暖着我的职业生涯。岁月如梭,斗转星移,进入光明日报已经多年,记者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无数艰辛和忙碌。可是,记者生涯的精彩,将总会成为我人生中抹不去的记忆!
青春赛跑者
——记舍己救人的好青年吕曦东
1980年后出生的人,曾被人们认为是远离英雄的一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代生活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年人,并未被功利所淹没,他们身上同样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利他主义精神。有人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正义和英雄,而是缺少发现正义和英雄的眼睛。本报今日推出的吕曦东,1984年生,湖南邵阳人。2005年9月18日,也就是农历中秋节那一天,他从列车铁轮下舍身救人的壮举,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们闪亮的青春和风采。
他来自湖南邵阳。2005年9月18日的一个瞬间,他在生死之间的一次抉择,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吕曦东。
与火车赛跑,短暂6秒他挽回一个4岁的生命
9月18日正是农历中秋。这一天,在贵州省遵义市爱丽影楼担任摄影师的吕曦东,和另外两名同事来到市郊为两对新人拍摄外景,随行的还有一位新娘的母亲及其4岁的小侄子。到中午12时,圆满完成任务的摄影师们心情舒畅,沿着铁路走向数百米外的公路。
然而就在这时,在离遵义南站(一个货运站)站台只有10多米远的弯道处,身后突然传来火车的鸣笛声,许多走在铁路中间的人赶紧跑开。走在最前面的吕曦东回头一看发现,走在最后的一名随行家属,50多岁的妇女张某,抱着她4岁的侄孙正想跨出铁道,而这时却意外地摔倒了。
受到惊吓的张某腿脚已经发软,婆孙二人横在铁路上。有人焦急地大喊:“火车来了,快跑啊!”
“那时,火车距那名妇女只有50米左右。事件前后就那么五六秒钟吧!”在场的另一摄影师张崇明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摔倒后的张某仍死死地抱着小孙子,也许是吓坏了,她始终没有爬起来。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吕曦东迅速转身向老人飞奔而去,冲进铁轨内一把抱住孩子使劲往外拉,可老妇人将小男孩抱得太紧,吕曦东只好和随后赶来的同事陈驰一块拉,很快,孩子被拉出铁轨。
紧接着两人又一起拉老人。就在老人即将被拉出铁轨的瞬间,火车呼啸而来。老人不幸被火车挂住。吕曦东也被宽出铁轨的火车车厢撞飞了起来,然后重重地摔在数米外的水沟里,七窍流血,昏迷过去。
与死神赛跑,用了8天他从昏迷中醒来
“我当时想,这下肯定完了。”陈驰说,“火车飞驰而过时,带断了我肩上背的相机带,相机被碾得粉碎。”手臂受了轻伤的陈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其他人根本还没反应过来,吕曦东是离老人和小孩最远的一个,可他却最先跑过去救人,他真的太善良了!”
张崇明说,他亲眼看见吕曦东被火车撞飞起来,在空中翻了两个跟斗后坠落在路边一条水沟里,当场昏迷。吕曦东随后被送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但他仍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吕曦东就这样在昏迷中度过了8天!
8天8夜,抢救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他成了所有善良人的牵挂,尤其是“病人脑干、胸部受到严重挫伤,生命处于危险之中”的诊断结论,更让人心急如焚。
9月23日。清晨。吕曦东的嘴唇突然动了动,接着微微睁开了眼睛。顿时,女友蒋志容激动得泣不成声,周围的人群也都高兴得流下了热泪。
但是,由于伤情太重,生命体征还不平稳,他只苏醒了一会,又昏迷了过去。
这一昏迷又持续了3天。直到26日上午才再次醒来。
这一次,他没有再昏迷过去,他彻底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向所有关心他的人报以感激的微笑。
“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种重型脑损伤病人死亡率都非常高。”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专家们这样感叹。
与命运赛跑,走过21年他没说过放弃
1984年7月18日,吕曦东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简陋而朴素的农民家庭。父母务农,且身体多病。家境贫寒,无钱供养他和弟弟读书。初中毕业的他过早地走进了社会。“曦东懂事早,从小就体谅父母。家里没钱,他宁愿自己辍学打工挣钱,资助弟弟上高中、上大学。”说起儿子,母亲毛黎明泣不成声。
生活的艰辛和良好的家教,使吕曦东从小就养成了尊老爱幼、热心助人的良好品德。在离吕曦东家60米远的地方,住着全村有名的困难户朱云华夫妇。吕曦东带着弟弟从小就主动帮助这户老人砍柴、挑水。每当农忙季节,吕曦东跟着父母齐上阵,帮朱家老人打稻谷,插秧苗。长大后,他和父母亲更是把朱家老人当亲人赡养,一直到2002年两位老人相继去世。
2002年,吕曦东听说弟弟班上有个同学因父病去世,无钱继续上学。他从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中挤出200元钱,要弟弟送给那位同学。
“他也有理想,他也想上大学啊。但他是那么懂事,又那么坚强。”说起吕曦东,班主任李旺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来当一名摄影家。辍学后,他先到邵阳一家照相馆学洗照片。后来,他又去了隆回县,在一家照相馆学美工,后来师傅走了,他就买来美工设计书籍,开始自学。
就这样,他学到了扎实的摄影技术,并靠它撑起了苦难的家。
2006年2月18日,记者打开吕曦东在病床上写下的日记,再一次读出了他的坚韧与坚强——
“我骄傲,因为我曾经站在生命的临界点,我以我坚强的意志操纵了自己,我以我顽强的声音正告死神,我不会轻易死去。我是一名青春的赛跑者,从不低头,从不放弃。”
(原载光明日报2006年2月26日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