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来到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观看了“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应用展示,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专家预言:社会治理正在进入“智治”时代。捧读西安交大出版社《一体化指挥调度——社会治理安全场景数字化》,深切地感受到业界在这方面的艰苦努力和长足进展。
刘玉超、李璞主编的这本技术专著,对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有敏锐的观察。当代社会,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等不确定性风险呈指数级增长,不同类型的风险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叠加联动,进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强化了主体的多样性、关联性、交互性,组织边界不断被重新定义,基于网络平台的泛在协作交互体系已然形成,为治理高难度的社会生态提供了技术保障。
近十年来,随着“天网工程”“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警务云大数据工程”“天眼工程”等公共安全项目的实施,支撑社会治理的大数据能力体系已现雏形。但现阶段围绕社会治理的场景、手段和机制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导致数据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本书的创造性突破就在这里。它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尝试把自上而下的指挥赋能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大数据支撑体系相结合,构建指挥调度能力和服务运营能力这两大能力体系。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系列外行看来眼花缭乱的技术整合和模型构建。比如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安全场景,其具有规模大、规格高、参与人员集中、危险系数高、安全问题突出等特征,大型活动任务保障系统需要快速感知活动场馆周边、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等场景的态势,在场地、出入口安装安检、视频采集、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前端感知设备,做到场馆全覆盖,现场态势与场景的数字孪生实时融合;通过大型活动场馆态势、周边人车流动、热力图、治安态势、网络舆情、视频图像等,全面掌控场馆出入人员、购票信息、证件信息、实时入场信息等;行动路线保障场景,需要对路线交通管控、沿线力量部署、随行车辆信息、随行人员定位、活动轨迹监测等进行安全保障;整体系统面保障场景,涉及基础信息和区域防控、跨区域合作等。
这本专著的著者,是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由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公安部业务指导的社会治安防控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由新智认知旗下博康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牵头承建。这家国家工程验室提出“面向场景、数据驱动、平台支撑、脑+端、人机融合”的工程技术路径,适合村社、乡街、区县、市等多级政府综合治理业务场景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该书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始于技术,成于管理。通过指挥模式与数据体系的融合,催生体制和管理的变革。社会治理的技术、理念和体制机制也需要与时俱进。各级政府部门和科技界、业界需要携起手来,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从传统的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
从控制论角度看,社会治理有两种不同路径:一个极端是完全依靠中心化确定性干预控制社会;另一个极端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自由放任,两者都不是有效的方法。系统需要自下而上具有灵活性的组织进化,同时必须正确引导这种进化活动,控制自组织群体交互的不确定性熵增,在秩序与混沌之间建立某种平衡。本书面向社会治理复杂问题,从场景出发,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构建从物联感知到认知决策,再到行动调度的人机融合的一体化指挥调度能力;基于社区场景画像,打造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和谐的生态服务运营模式;以指挥调度体系为支撑,实现社区治理微循环,各级治理自循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这也是“枫桥经验”的核心。
(祝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