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东(北京大学教授)
2021年11月29日,是黄枬森先生百年诞辰的日子。我们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又来缅怀黄先生的学术风范。黄枬森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享誉中外的一代新中国哲学大师。他继承了从李大钊到冯定的北大学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21世纪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在学术界的一面旗帜!
黄枬森先生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沐浴着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的阳光。他早年受到“童子功”式的国学训练,接受父辈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中学时代开始接受新学、西学,打开世界眼光;从十六七岁开始,在抗日战争时期,于蜀光中学开始接受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思想启蒙,萌发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握宇宙人生奥秘的远大理想。1947-1948年,他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时,开始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黄枬森和新中国一起,也曾走过曲折道路。但可贵的是,他虽历尽沧桑,却还依旧保持坚定信念,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从1943年到2013年,黄枬森先生七十年如一日,献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教学事业,主要成果凝聚为四大哲学创新:马列经典文献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开拓;首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创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论;人学的开创。
黄枬森先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化”的理论主张与学术成果赢得了广泛国际声誉:1983年5月,他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大会上作了题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报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次登上重要的国际学术论坛;1987年苏联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文称,在中国黄枬森等人开创了一个研究列宁辩证法哲学思想的学派;21世纪在德国马克思的故乡,黄枬森等人开创的“中国马克思学”学术思想也引起国际关注……
黄枬森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师,生前受到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1996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党员标兵;2001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师德模范,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他还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12年10月,黄枬森获北大哲学系终身学术成就奖;2012年底,他生前最后一次活动、最后一次讲话,就是在北大党委组织的座谈会上,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了45分钟的长篇发言。2013年1月24日遽归道山,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王东、韩庆祥、徐春主编了专题论文集《当代中国哲学创新——黄枬森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并由吉林人民出版社郑重推出。文集收集了相关文章约70来篇,近45万字,共分7篇,从七个方面展现黄枬森先生的学术贡献、高尚师德、坚定信仰。文章作者既包括陈先达、靳辉明、韦建桦、王伟光等著名专家,也包括黄先生的博士生弟子王东、韩庆祥、杨金海等人,还包括黄老师的家人故友。文集主题鲜明,故事生动,雅俗共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也是一部良好的辅助教材。
这是一面镜子,由此映现出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和哲学足迹。
这是一面旗帜,昭示着当代中国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根本方向和主要路径。
这是一个标杆,有助于我们老中青三代人,找到学习的榜样,人格境界的典范,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理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