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学习,2022年7月29日下午,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基地承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委党校、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代表与会。
旗帜引领方向: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要从理论渊源、价值意蕴、时代诉求三者去考察。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认为,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首先要充分认识最新理论的形成背景与动力。一是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双重任务,二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带来的双重挑战,三是平衡中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工作策略的双重需要。其次要准确把握最新成果的内容与贡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源泉、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前进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等,具有管全局、管长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要深刻领会最新成果始终如一的追求。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前三卷结合起来,从奋斗目标、工作格局、价值立场、思想方法、精神品质等方面,准确把握其一以贯之的内容和始终不变的追求。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活”得更好,文化精神融通契合,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首要前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教授指出,“两个相结合”的重大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和内在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务必先图存活、再图发展。存活的前提是文化精神融契合,不产生排斥反应;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中国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文化精神相斥的两种思想是很难融通汇合、扎根生长、开出理论新枝来的。
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教授指出,学习重要讲话精神,既有助于从理论上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将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深入贯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要把第四卷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教材,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实根基,要不断用党的理论创新引领时代发展。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指出,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权威著作,要在“文本”与“文本”的结合参照中,提高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的精准性;要在“文本”与“思想”的对应比照中,提高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的科学性;要在“文本”与“实践”的联系观照中,提高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的鲜活性;要在“文本”与“行动”的转化映照中,提高理论学习宣传阐释的实效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实现要求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家林教授认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视角是不容忽视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成就的取得,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唯如此,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要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内容,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陈锡喜认为,把四卷作为整体学习,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如何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为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进行布局、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而一步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而为回答新时代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方向决定道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进行了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要素内植于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之中,为人民谋幸福与为民族谋复兴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实现了内在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三重逻辑特性: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现代化的同构性;二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性;三是人民作为现代化期待者、建设者和享有者的同一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刘靖北教授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正确认识其科学内涵。第一,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都要接受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既包括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全面领导,也包括对国家与社会的全面领导。第二,党的领导必须是系统的,就是要把握党的领导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将党的领导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来谋划和推进,以增强党的领导的整体效果。第三,党的领导必须是整体的,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紧密相连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权力是不可分割的。第四,党的领导必须是统一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支持国家机构和其他非党组织履行职能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党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嵘均教授认为,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如何守住民心,唤起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心,是当代乃至未来很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需要在公共精神培育中、公共权力行使中、公共服务提供中以及公共治理履职中,淬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性。只要我们始终能够筑牢民本,守住民心,唤起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建构自己的理论思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强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一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有力的文本依据和学理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拓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科学指引。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第二,创新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以民为本、公平正义等思想。第三,丰富发展了关于共同富裕的理念与实践。
道路决定命运: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法治保障。同济大学长聘教授陈大文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力阐释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民族性、人民性及全球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底蕴、中国情怀、中国担当。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指出,上海作为一座规模超大型现代化城市,要在理论、实践及制度三个层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生态宜居人民城市。
习近平强军思想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中的军事理论瑰宝。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迄今为止的四卷,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宝贵成果的系统化体现,毫无疑问军事篇是其中极为精彩的内容,这实际上是承续了此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的优良传统,即党在领导人民军队出色地完成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中,升华出的丰富的、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军事思想,构成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十分突出和辉煌的篇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无与伦比的独特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和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抓住战略机遇发展自己,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战略主动权,赢得优势和胜利的一条宝贵经验。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认为,中国发展与世界转型同步推进,重要机遇期与重大风险期两种态势并存交织,理想秩序与复杂挑战两种趋势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我国要加强战略谋划和综合运筹,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使世界发展大势有效转化为推动中国发展的助推力量。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向深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供稿:张瑶瑶,赵庆寺)